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2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水肿型8例,重症型12例。治疗中一组加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速度为250μg/h,持续3~7d。另一组按APACHEI评分系统取同期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近,而未加用生长抑素治疗(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等数量病人作对照组。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加用生长抑素组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虽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型胰腺炎生长抑素组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型胰腺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2.
孙元水 《浙江医学》2003,25(10):620-62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加之腹膜后间隙大 ,肿瘤部位深在 ,故早期诊断困难。我院1985~2002年手术治疗31例 ,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8例 ,女性13例 ;年龄10~75岁 ,平均 (50.1±13.1)岁。首发症状 :腹部肿块23例 (74.2 % ) ,腹痛15例 (48.4% ) ,腹胀10例(32.3 % ) ,恶性者伴消耗性体征。恶性肿瘤25例(80.7 % ) ,良性肿瘤6例 (19.3 % )。1.2诊断本组行B超、CT、腹部平片、消化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的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25、22、3、15…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采取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8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ERAS组(n=41)和传统组(n=4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和传统组相比,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ERAS组显著低于传统组(9.8%比34.9%,P0.05);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吻合口狭窄和十二指肠残端瘘两组均未发生。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安全有效,可以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早期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胃切除患者75例,肠内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组)、静脉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d)组1及标准肠内营养组(EN组)各25例。均于术前1d及术后1、7、12d测定肠黏膜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7、12d,与EN组比较,EN-Gin(d)组和EN-Gin组DAO、TNF-α(水平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AB)、前清蛋白(TF)、IgG、IgA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3-Gin(d)组与EN-Gin组各时点DAO、TNF-α、ALB、TAB、TF、IgG、IgA水平及L/M、CD4。/CD8+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增强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有利于快速修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助干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空肠间置对比格犬术后的营养状况、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的影响.方法 对30只比格犬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连续空肠间置(连续间置组,9只)、毕Ⅰ式吻合(毕Ⅰ组,6只)、毕Ⅱ式吻合(毕Ⅱ组,7只)和孤立间置(孤立间置组,8只)4种不同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术后4组实验犬的体质量、血常规、肝功能、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时间.结果 术后12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体质量为(9.65±1.54)kg,明显高于其他3组[毕Ⅰ组(9.25±1.76)kg,毕Ⅱ组(9.31±1.54)kg,孤立间置组(7.77±1.46)kg,均P<0.05].术后4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预后营养指数为2671.9±49.9,明显高于孤立间置组(2440.9±54.3,P<0.05)和毕Ⅱ组(2555.9±54.7,P<0.05),但与毕Ⅰ组(2791.8±54.3)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空肠起搏频率均显著高于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P<0.05),但与毕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反口方向起搏频率则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连续间置组、毕Ⅰ组、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食物排空率分别为95.4%、91.3%、93.1%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毕Ⅰ组和毕Ⅱ组比较,连续间置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腹腔粘连更重、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更慢(均P<0.05).结论 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不能行毕Ⅰ式吻合重建者,可优先考虑连续性空肠间置.  相似文献   
36.
腹部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例腹部中大手术病人术后予肠内营养支持(EN),每日总热卡30~40kcal/kg/d,氮0.18-0.26g/kg/d,持续7天,对照组11例未予营养支持。结果显示:EN组术后体重下降和每日失氮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然EN组转铁蛋白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EN对血液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消化道副反应轻。故认为EN简便可行,能使病人尽早获正氮平衡,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一侧疝修补术患者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存在概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估,以判断需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5年因腹股沟疝就诊且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行单侧疝修补术的同时探查对侧腹股沟区,术后随访24~36个月,记录隐匿性疝、异时性对侧疝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成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中15例合并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1例失访,余者中位随访29个月,6例(6/144)术中确认"健康"的对侧出现了腹股沟疝。术后发生血清肿2例、复发1例、网片移位1例、慢性疼痛5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肠管损伤、输精管与血管损伤。结论:对于高龄、男性、左侧、疝环缺损较大者,出现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的概率较高,建议术中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预防性对侧疝修补术。双侧预防性修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8.
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但有时因病理标本的深度、大小、技术水平和组织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以致一些首次或多次内镜病理活检阴性的胃癌诊治困难.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5层管壁及其周围结构,并能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1-2].本研究对28例首次常规内镜下活检阴性的可疑胃癌患者进行EUS检查,分析EUS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胃癌进行TN分期,评估其在手术前的分期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构建融合细胞穿膜肽的腺病毒早期区4第4编码蛋白的pET28-TAT-E4orf4原核表达载体,分析TAT-E4orf4融合蛋白对胃癌AGS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PCR法构建pET28-his-TAT-E4orf4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后,诱导表达。并分别用pET28、pET28-his-E4orf4和pET28-his-TAT-E4orf4处理胃癌AGs细胞,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TAT-E4orf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胃癌细胞的凋亡,以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s和Src信号轴上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pET28-TAT-E4orf4表达载体,MTT法显示pET28-his-E4orf4和pET28-his-TAT-E4orf4刺激后,胃癌AGS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且后者下降更为明显。与MTT实验结果趋势相似,Transwell实验的结果,pET28-his-TAT-E4orf4刺激后胃癌细胞迁移数目显著减少,与前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Src信号通路上的蛋白均出现规律性变化。结论TAT-E4orf4融合蛋白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主要依赖于Src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比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与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接受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95 例,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 组。A 组30 例患者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B 组32 例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C 组33 例行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 组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及1 年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及Visick 分级指数。结果 3 组患者术前PN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 组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少于C 组的手术时间(均P<0.05)。术后6 个月及术后1 年3 组患者的进食量、体重及营养状况的恢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C 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明显少于B 组(P<0.05)。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安全有效,与传统的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快的恢复患者的消化功能,维持消化道正常通路,防止胆汁反流,将有可能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