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明确腹股沟区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对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进行扫查;全程记录腹股沟区的超声图像,同时检查20例腹股沟疝的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血管内径(2.9±0.38)mm,最大血流速度(53±3.6)cm/s,有95%起源于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的血管内径(2.4±0.5)mm,最大血流速度(43.5±4.6)cm/s,有81.66%起源于髂外动脉;本文明确了股鞘的超声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声像特点。结论:高频超声是明确腹股沟正常声像结构及鉴别腹股沟区疾病声像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低场 MRI对腹主动脉瘤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用低场 MR机检查。结果 :15例中肾动脉上型 5例 ,肾动脉下型 10例 ,动脉瘤长度 5 .1~ 2 5 cm,平均 (10 .8± 4 .1) cm,动脉瘤最宽径 3.6~ 9.4 cm,平均 (5 .5 6± 1.85 ) cm。 5例清晰显示肾动脉开口 ,4例可见双侧髂总动脉受累 ,1例可见右肾动脉受累 ,15例均可见附壁血栓。MRI未显示动脉瘤壁及血栓上大小不等的钙化点。7例可见动脉瘤与正常腹主动脉交界处向前抬起与脊柱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间隙。结论 :低场 MRI对腹主动脉瘤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在鼻腔、鼻窦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正常16例,鼻窦炎12例,鼻窦囊肿15例,鼻窦息肉6例。对其进行CT仿真内镜重建。结果:CT仿真内窥镜准确显示鼻腔、鼻窦,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与手术所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E可作为1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治疗、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螺旋CT(SCT)灌注成像与其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SCT单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所选层面的癌灶、靶动脉的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血流灌注量(PF)。测定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将结、直肠癌的PF与MVD、VEGF的表达进行比较,且三者亦分别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的PF随着病理分期期别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MVD的趋势一致。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87%(26/30)。PF与MVD、VEGF的表达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16,0.19,P值均>0.05)。MVD与VEGF间也无显著相关性(r=-0.03,P>0.05);PF、MVD及VEGF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CT灌注成像与MVD、VEGF均能反映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状况,但它们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空蝶鞍综合征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特征并比较其垂体及垂体柄径线与正常志愿者间有无差异,以判断鞍区压力增高对垂体及垂体柄各径线有无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女性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及30例正常垂体MR图像,测量其垂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并对各径线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空蝶鞍综合征患者MR图像显示鞍区扩大,鞍内充填脑脊液,垂体受压,体积缩小,垂体柄偏移、拉长。空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垂体左右径、垂体前后径、垂体上下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及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鞍区压力增高对垂体及垂体柄各径线均有影响,MRI清晰地显示蝶鞍区垂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准确测量其相关径线,是空蝶鞍综合征的最佳影像诊断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可分泌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融合蛋白cDNA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体内分泌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构建可分泌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cDNA克隆。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4在西安华广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进行。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膜板法,体外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cDNA片段,通过用NaeⅠ和XhoⅠ内切酶消化从NT4 cDNA克隆中获取NT4的信号肽和前导序列,通过T4连接酶连接构建分泌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cDNA克隆。该克隆的特点是确保信号肽酶识别点的正确性。 结果:测序证实克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cDNA与Gene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经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方法证实已经成功地将胰高血糖素样肽1cDNA重组到含NT4的信号肽和前导序列下游。DNAsi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编码具有信号肽酶识别点的NT4-GLP—1融合蛋白。 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分泌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融合蛋白的cDNA克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背侧丘脑1H MRS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 (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和MRS检查;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和肌醇(mI)的峰下面积与肌酸(Cr)峰下面积的比值(NAA/Cr、Cho/Cr、Glx/Cr及mI/C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Cho/Cr、mI/Cr减小,Glx/Cr升高,NCT-A时间延长、DST得分减少(P均<0.001)。肝硬化组NCT-A时间与Cho/Cr、mI/Cr呈负相关(r=-0.477,P=0.001;r=-0.695,P<0.001),与Glx/Cr呈正相关(r=0.665,P<0.001);DST得分与Cho/Cr、mI/Cr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32,P<0.001),与Glx/Cr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背侧丘脑内代谢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MRI)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区的影响,客观评价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材料和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与西药组各10例,行NIHSS和BI评分,两组患者西医治疗一致,针刺组于超急性期后行石氏醒脑开窍法治疗。所有志愿者行常规T2WI、FLAIR扫描,用Block方式双侧手行主动握拳运动模式采集图像,经SPM5后处理软件获得相应脑激活区。随访8周,每周一次,观察fMRI大脑皮层激活位点及强度。数据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治疗前针刺组与西药组临床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针刺组BI值高于西药组(P<0.05);(2)所有患者均显示随病程发展相应脑皮层激活区面积增大。结论:功能磁共振可用于评价针刺对恢复运动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分泌表达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对db/db小鼠高血糖的纠正作用。方法将12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测量体重、血糖。实验组腹腔注射分泌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对照组腹腔注射对照病毒。给药后分别于第2、4、6、8、10、12周测量体重,并检测血糖水平。结果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体重、血糖呈上升趋势,实验组则下降。实验组2周时,体重(38.3±4.4)g,血糖(18.2±3.0)mmol/L,与对照组[(44.2±4.7)g、(22.6±4.5)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12周时实验组体重和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分泌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方式,可纠正db/db小鼠高血糖。  相似文献   
100.
人硫氧还蛋白在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CT灌注及测量脑水肿程度,观察人硫氧还蛋白(RX)对局灶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栓塞6 h,再灌注18 h),将2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和缺血/再灌注 RX组(10只),后者给予RX(0.75 mg/kg体重),其他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梗死后6 h及再灌注后18 h做CT灌注图像,计算脑梗死面积占同侧同层大脑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应用RX治疗,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脑水肿减轻.结论重组RX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