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 调查 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的视力状况和眼部疾病情况。 方法 对 135例9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检测视力 ,外眼、眼前节、眼底及眼压。对合作者进行验光 ,矫正屈光不正。 结果  135例老年人右眼视力平均 0 4 6± 0 5 0 ,左眼 0 4 9± 0 5 0。盲和低视力分别为 7(5 9% )例和14 (10 3% )例。 4 3例 (81 1% )老年人验光后视力提高 1~ 5行 (平均 3行 ) ,验光前、后视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所有老年人均有眼睑下垂、角膜类脂环、眼底动脉硬化、老视等老年性眼部变化。平均每位老人患有 2 4 (2~ 7)种眼病和 7 6 (3~ 12 )种全身主要脏器病变。对视力产生普遍影响的因素是屈光不正 ,诸多眼病中白内障居首位 ,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病是黄斑病变和各种原因的视神经萎缩。 结论  90岁以上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的发生率高 ,其原因既有衰老退化因素 ,又有老年人常见眼病和屈光不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问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拟构建双顺反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真核表达载体,为其在真核细胞体内外示踪定位打下基础.方法 以重组质粒pcDNA3.1/CT-hBMP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BMP2片段,将其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hBMP2,并进行测序鉴定.将质粒转染CHO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BMP2mRNA表达.结果 琼脂糖电泳显示PCR产物为一条长约1216 bp的带,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 zeo-hBMP2经双酶切可得到约1216 bp的片段,测序证实与Genebank中hBMP2序列完全相符,重组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48~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证实转染成功,经RT-PCR证实CHO细胞中存在BMP2基因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证实载体中CHO细胞表达BMP2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为分泌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17×103左右.结论 成功构建可体内外示踪增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人BMP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黄韧带骨化的胸椎和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选择.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伴或不伴黄韧带骨化的胸椎和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4~71岁,平均54岁;病变节段T4~L2.根据Anand和Regan临床分类:2度1例,3a度2例,3b度3例,4度6例,5度19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1例,E级12例.18例不伴黄韧带骨化者行前路手术,采用椎体后缘切除、椎体后侧开槽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并植骨内固定.13例伴有明显黄韧带骨化者行后路半关节突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未切除前侧突出的椎间盘.结果 前路术后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神经根袖损伤1例,肋间神经痛3例,肺不张1例,取髂骨区麻木2例.后路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1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7例,E级21例;Anand和Regan分类:1度2例,2度1例,3a度1例,4度2例,5度10例,15例无明显症状.X线片示内固定均无失败,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胸椎和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以脊髓前侧压迫为主者可选择前路椎体后侧开槽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伴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前后侧压迫者可行后路半关节突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45.
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Kyphon球囊和SKY扩张器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1例80个椎体.其中球囊组41例52个椎体,SKY组20例28个椎体。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拍摄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Cobb角等指标。结善:注射量:平均每椎2.5—6.5ml,球囊组4.5ml,SKY组4.0ml。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都有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在术后2—72h内,平均12h。术后两组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恢复为1.7—2.9mm,恢复率为29.4%-8.8%;伤椎高度、后凸角及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恢复(P〈0.01),但恢复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骨水泥未见松动。结论:球囊扩张与SKY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缓解疼痛,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球囊组灌注剂充填量稍多,但两组复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6.
李季  夏群  马静 《淮海医药》2012,30(5):394-395
目的评估美施康定联合吲哚美辛栓与单一大剂量应用美施康定临床的疗效。方法晚期癌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美施康定口服及吲哚美辛栓纳肛,对照组仅给予美施康定口服。观察2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66例,观察组有效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美施康定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疗效与单一大剂量应用美施康定相比副反应更小,且更经济,且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对22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后路11例,前路5例,同期前、后路联合6例.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ASIA评分优于术前.结论 根据不同胸腰椎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9.
椎间盘造影压力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间蕊造影压力与腰椎间盘源件疼痛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65例慢性腰痛患者经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其中2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3.6岁.L4-5例,L5S112例,L4-5和L5S1双间隙2例.记录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时的压力,将患者分为椎间盘造影压力≤300 kPa(低压组)10例,300~500 kPa(高压组)12例.椎间cage融合术22例24个椎间盘.术后3~7 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根据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高压组和低压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低压组与高压组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腰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9.5 mm增加至13.5 mm.术后6个月低压组VAS、ODI改善率分别为82.4%、90.1%,高压组为71.7%、80.6%.随访时未发现肠梗阻、逆行射精和假体位置移动.结论 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能够提高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准确性,低压力椎间盘造影阳性者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16岁.患者蹲位时被倒下的数吨重铁板重击背部,致彩腰背部剧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伴有尿频、尿少、排尿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