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7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353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术中采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囊漏口)和试验组(n=45,术中采用可吸收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观察2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76.7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术后48 h引流量为(352.55±75.11)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55±2.38)d,切口愈合时间为(15.78±2.36)d.试验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5.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术后48 h引流量为(160.02±50.05)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7±0.69)d,切口愈合时间为(14.16±1.89)d.试验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硬膜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是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镇静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有效率达100%,用药前后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躁动不安且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米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44.
胃肠道间质瘤定义为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中的KIT蛋白(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间充质梭形细胞、上皮样或偶尔多形性间充质肿瘤,通常(约95%)表达为KIT蛋白,并且通常(高达90%)含有编码Ⅲ型受体酪氨酸的基因突变[1].发生在直肠的间质瘤较为少见,占所有直肠肿瘤的0.1%[2],因其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特殊的发病位置,早期诊断和治疗直肠间质瘤这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挑战性.故本文报道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并检索近10年于PubMed发表的文献,来探讨该病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和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全面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同时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然而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似乎还没跟上改革的步伐,还不能和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相呼应。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对学习进行精细化管理,它要求我们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进行学习规划,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一个连续、动态观察血流变化的大鼠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模型,为临床设计和切取DIEP皮瓣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7只雄性SD大鼠,设计以腹壁上血管的右上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用激光介导的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SPY系统)对皮瓣形成前、后血流变化进行观测,对获得各个阶段皮瓣血流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通过构建的大鼠DIEP皮瓣血流动态观测模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血流通过穿支血管供应区域间的交通血管的整个过程.跨腹中线交通血管稀疏,最终无法再通过对侧腹壁上穿支血管区域与胸外侧血管区域间开放的闭塞血管到达皮瓣最左侧端,而显示为无血流的暗区. 结论 跨越中线的交通动脉血管细小以及血供无法通过第二级穿支区域间的交通血管是造成对侧远端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应用改良V-Y系带成形术矫治14例包皮系带过短患者,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4倒,年龄11~37岁.有性生活史者6例,其中3例有性生活过程中包皮系带损伤出血或疼痛史(2例性生活不满意,有早泄);8例为未成年患者.合并包茎者8例,合并包皮过长、阴茎头能显露者4例,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系带短缩者2例.  相似文献   
48.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电针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海码神经元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A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Aβ1-40海马注射诱导形成的AD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电针“百会”、“涌泉”穴,每日1次,连续20d。以通道式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D的治疗效庸;以生化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的活性。结果电针能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结论电针可促进ATP的合成与分解利用,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AD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运用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试验组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200 mg/次,3次/d,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达标时间及尿蛋白消失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91.67%,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BUN达标及尿蛋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运用血液透析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肾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低能量、低血糖生成指数、高蛋白(两低一高)营养配餐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妇女体质量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65例单纯性肥胖妇女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采用“两低一高”营养配餐干预方案,干预时间45 d;对照组30例,采用低能量营养配餐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及体成分的变化,评价“两低一高”营养餐食减重效果.结果 两组在干预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均有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骼肌、体蛋白质量、细胞内水分和细胞外水分在减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低一高”的营养配餐干预方式能有效减轻单纯性肥胖女性的体质量、体脂肪及内脏脂肪,而不影响瘦体质量、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是科学、健康的减重营养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