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钢丝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径0.6mm钢丝单环形冠状面内固定治疗22例掌指骨骨折,全部骨折术后6~12周内愈合,无1例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我们认为钢丝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解剖红色乳胶灌注的6例成人下肢标本,观测大腿中下段外侧区皮肤穿支数目、分布、蒂长、外径、走行与类别.结合 解剖研究结果设计13例皮瓣修复四肢不同形状创面,皮瓣面积3.0 cm×3.0 cm~19.0 cm×8.0 cm.其中带蒂转移l例,游离移植12例,2例采用穿支皮瓣组合移植. 结果 13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有弹性,色泽良好,未发生冻伤与溃疡.供区无一例出现肌肉粘连或瘢痕挛缩畸形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直接缝合的病例仅留线性瘢痕,植皮修复者植皮区域饱满无凹陷. 结论 股外侧穿支皮瓣薄而柔软、外形较美观、解剖分离相对简单、手术创伤小等优点,游离移植适合四肢中小型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带蒂转移适宜修复膝、腘部位创面,组合移植适宜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总结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临床应用178例11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128例,多叶皮瓣29例,嵌合肌瓣18例,嵌合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6 cm × 16 cm,最小为4cm×3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主要的浅静脉和皮神经,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 结果 176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1例皮瓣部分坏死,皮瓣坏死的创面经过其他皮瓣修复和换药愈合.随访4~ 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175例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余3例皮瓣供区无法完全闭合,采用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皮片后期在色泽、弹性和外形方面与供区正常皮肤有较明显差异. 结论 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血管蒂长、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5.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秉承穿支皮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穿支皮瓣术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为了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衍生了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为了避免皮瓣臃肿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为了修复超长创面衍生了联体穿支皮瓣,为了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多个创面衍生了分叶穿支皮瓣,为了使合并深部骨骼或肌肉组织缺损的创面得到立体美学修复衍生了嵌合穿支皮瓣等等.这些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衍生和发展,丰富了穿支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瓣的适应证.为促进穿支皮瓣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2012年9月22日至24日,在宁波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穿支皮瓣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就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名词术语与定义达成了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与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参照Cochrane协作网的建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RICE、OVID、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1月关于DIEP和TRAM的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取试验,提取数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vMan5.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DIEP与TRAM术后血管危象、脂肪坏死、局部皮瓣坏死、皮瓣完全坏死、腹部膨隆及腹壁疝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RAM相比,DIEP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脂肪坏死、皮瓣完全坏死的危险度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管危象:RR=2.48,95%CI 1.23~5.00,Z=2.55,P=0.01<0.05;脂肪坏死:RR=1.77,95%CI 1.38~2.28,Z=4.48,P<0.001;皮瓣完全坏死:RR=2.55,95%CI 1.19~5.49,Z=2.40,P=0.02<0.05);术后发生局部皮瓣坏死的危险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RR=1.70,95%CI 0.92~3.14,Z=1.69,P=0.09>0.05);术后供区发生腹部疝与腹壁膨隆的危险明显下降(RR=0.52,95%CI 0.32~0.85,Z=2.60,P=0.009<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相比TRAM,DIEP减少了供区的损伤,但增加了皮瓣本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57.
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供血的内踝上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6cm×5cm)~(15cm×10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8(4~28)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质地好,厚薄适中,特别是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是一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58.
乳癌根治术后同期假体置埋隆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乳癌根治术后,应用硅凝胶乳房假体同期置埋隆乳.方法对手术的方法选择及实施,切除物体积与假体型号的关系,术后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随访感到手术后乳房多项外在指标均较满意.结论该方法比应用各种自体组织隆乳大为简化,并免除手术分期进行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胸脐皮瓣与侧胸皮瓣偶合修复上肢超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所致上肢超长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过去对这类创面处理较棘手,很多患者面临截肢,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部分患者肢体得到保留并恢复功能。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利用胸脐皮瓣与侧胸皮瓣偶合成超长皮瓣修复7例上肢超长创面,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23例。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个月~4年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修复肢体与颌面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 背阔肌皮辩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修复肌肉缺损,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