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双心室起搏已经广泛用于心肌病伴有和不伴有QRS间期延长患者,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储备功能是双心室起搏的目标。为了提高双心室起搏时QRS间期与舒张功能对PVO2、VE/VCO2斜率等心肺功能的预测性,对心肌病患者静态室内传导阻滞和舒张功能与运动心肺功能相关性变化进行了评价。方法42例心肌病患者(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31例),其中21例正常组(QRS间期〈120ms),21例异常组(QRS间期〉120ms),进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PVO2、AT、VE/VCO2斜率。结果心肌病患者中,异常组短轴内径大于正常组,房室环运动幅度无明显差异,运动PVO2、AT、VE/VCO2斜率明显改变,舒张时间缩短,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充盈时间与PVO2、AT及VE/VCO2斜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心电图QRS间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舒张功能与运动PVO2和AT及VE/VCO2斜率相关,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功能有助于预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时心肺储备功能。因此,运动心肺功能不但与QRS间期有关,而且与舒张充盈功能有关。当双心室起搏无反应时,改善舒张功能是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与目的 nm23-H1基因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但关于nm23-H1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生化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就是构建nm23-H1野生型和P96S、H118F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目的片断,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nm23-H1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克隆转化BL21(DE3)溶源菌,进行蛋白表达及可溶性分析,同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纯化后蛋白进行鉴定检测.结果 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pET28a-nm23-H1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化溶源菌后能够表达目的蛋白,蛋白表达量高,且均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蛋白分子量为20 kDa,与预计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pET28a-nm23-H1野生型和P96S、H118F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所表达蛋白可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3.
背景与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抑制高迁移族蛋白B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L9981增值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HMGB1基因的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瞬时转染肺癌细胞株L998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HMGB1基因的沉默效果,评价siRNA设计的合理性及RNA干扰抑制HMGB1表达的有效性;用细胞活力计数仪测定3组细胞活力;分别在RNA干扰后24、48、72和96小时应用MTF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状态,计算生长抑制率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靶向HMGB1的stRNA成功抑制肺癌细胞株L9981中HMGB1基因及蛋白表达,细胞活力检测仪测定RNA干扰48小时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MTT测定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boyden chamber小室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肺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siRNA技术能有效的抑制HMGB1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L9981细胞的体外增值和侵袭,为肺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背景与目的异硫氰酸酯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天然抗癌物质,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5.
背景与目的 现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目前针对EGFR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分子靶向药物.EGFR的不同存在状态(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与TKIs的疗效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的存在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肺癌病人"个体化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187例NSCLC病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的突变和扩增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ISH结果显示,47.6%(9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扩增,而EGFR基因的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吸烟状态及是否存在转移无关(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20.3%(3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外显子19、21的突变.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32.3%vs14.4%男性)、腺癌(35.5%vs9.9%非腺癌)、不吸烟(38.2%vs10.1%吸烟)患者中明显高(P<0.05).EGFR基因扩增与基因突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早期肺癌、腺癌及非吸烟的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常同时伴有EGFR基因的扩增.有EGFR基因突变或/和基因扩增的患者生存期均高于无EGFR基因异常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易对TKIs治疗有效.结论 EGFR基因突变率在不同的NSCLC患者中不同,其中,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中突变率高;层GFR基因扩增与患者的性别、组织类型、吸烟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与目的 以厄洛替尼(Erlotinib)为代表的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许多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建立适用于临床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DNA测序法检测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EGFR外显子19和21的基因突变,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对EGFR外显子19和21的基因突变的榆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荧光定量PCR法比测序法更快捷和灵敏.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荧光定量PCR更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 3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83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 3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 nm2 3和TGFβ1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肺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5 )。结论 nm2 3、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 ,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染色体端粒行为异常与癌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粒端联合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淋巴细胞染色体 ;端粒长度用 Southern杂交法 ;端粒酶活性用 TRAP- PCR法。结果 食管癌、鼻咽癌、肺癌染色体端粒联合率分别为 1 4.38%、35.0 7%、2 4 .40 % ,均高于对照组9.83%、2 0 .2 7%、1 5.60 % (P<0 .0 1 ) ;鼻咽癌、肺癌端粒长度变化分别为伸长 1 6.67%、1 6.67% ,缩短 76.67%、69.0 4 % ,长度无变化 6.66%、1 4.2 9%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鼻咽癌 82 .1 4%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78.3% ,小细胞肺癌 SCLC 1 0 0 % )。结论 端粒联合率的增高、端粒长度的缩短及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治疗局部晚期肺癌   总被引:98,自引:13,他引:85  
目的 总结349例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2月-2000年12月,对349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肺切除合并肺动脉切除重建术205例;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75例;合并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65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隆凸切除重建术;合并胸主动脉切除重建术4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0.6%。发生手术并发症53例次,发生率为15.2%。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59.93%、33.14%和23.56%。结论 肺切除合并受肺癌侵犯的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0.
目前腺病毒载体已成为重要的基因治疗载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构建重组腺病毒的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本文主要介绍3种快速构建腺病毒载体的新方法:一是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二是细胞外连接法构建重组腺病毒,三是在黏粒中构建重组腺病毒。3种构建腺病毒载体的新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实验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