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2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五味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延胡索乙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芍药苷10种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含0.02%三乙胺的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3.5)-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延胡索乙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852~51.39μg/mL、2.956~22.17μg/mL、2.918~21.88μg/mL、4.643~34.82μg/mL、4.871~36.53μg/mL、4.007~30.05μg/mL、4.519~33.89μg/mL、4.482~33.62μg/mL、2.724~20.43μg/mL、2.809~21.0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6);定量...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Clementine 12.0软件,汇总分析针灸治疗CD的诊断标准、研究类型与分组、治疗方案、选穴规律、疗效评价与结局指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主要与西药、针灸、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隔药灸、毫针刺、电针是针灸治疗CD的主要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间存在较强关联关系,是临床常用穴;针灸治疗C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大脑功能是当前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效应机制。结论:针灸治疗CD安全、有效,推荐隔药灸、毫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气海、...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梳理、探讨中医针灸调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进行展望与思考。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网络版(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从文献的国家/地区、文献类型、作者、资金资助机构、研究方向、来源出版物、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以及文献内容中涉及的疾病类型、TRP亚型、穴位、检测方法、动物品系等方面,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共检索到96篇文献,57篇纳入分析,主要文献类型是研究论文(article)。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总IF、总被引频次最高,且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资金资助机构均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是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综合补充医学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疼痛是研究的主要疾病类型;TRPV1是最主要的TRP研究亚型;足三里穴、WB,分别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检测方法。结论:中国是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的研究主要聚焦于TRPV1与疼痛的研究;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进一步拓展、完善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吴璐 《海峡药学》2016,(2):162-163
目的:探讨并对比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确诊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3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各对应组每晚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分别为辛伐他汀组服用辛伐他汀40mg,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瑞舒伐他汀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mg,疗程均要求为14d。通过比较各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脂、血糖、肝功能、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血清肌酸激酶( CK)等指标,然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结果经过治疗后,各组的 TC、LDL-C、CRP等值及 NIHSS 均比治疗前低,HDL-C 值均比治疗前高P<0.05),3组治疗后的TC、LDL-C、HDL-C、CRP、NIHSS比较(P<0.05)。结论按常规剂量使用3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而且在改善神经功能、降血脂方面,瑞舒伐他汀最佳,阿托伐他汀次之,辛伐他汀再次之。  相似文献   
127.
槲树Quercus d entata Thunb.为壳斗科栎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有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1]。槲叶、槲皮、槲实仁均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但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2]。本实验从槲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酚性成分,并且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即金丝桃…  相似文献   
128.
河北省石家庄市于2008年5月27日和6月1日共收治172名地震伤员,通过对患者排便情况的调查.了解到严重地震灾害后患者便秘发生情况,为临床上及早进行便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病机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 研究中的热点。本文针对灸法治疗UC涉及的固有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枝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和CNKI收集桑枝的化学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成分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得到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并构建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桑枝活性成分18个,潜在作用靶点336个,其中与高血压有关的交集靶点87个;共获得545条GO分析条目和160条KEGG信号通路,分别主要涉及血压调节、调节血管大小等生物过程以及cGMP-PKG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 、Ras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8个活性成分与14个关键靶点相结合,其中16个活性成分与其相应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桑枝可能通过作用于与舒张血管、细胞凋亡等相关的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