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分析和比较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细胞因子应答水平的差异,提供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细胞免疫应答特征的基线资料。以鄱阳湖中的南山岛上3个毗邻的自然村为研究现场,根据粪检结果对试区14-41岁人群按年龄组随机抽样,选取粪检结果阴性的65人,粪检阳性的6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培养法,以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及可溶性成虫粗抗原刺激研究对象的血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重组线粒体相关蛋白免疫学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并复性的融合蛋白均能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 ,粗提包涵体蛋白免疫家兔 ,血清抗体滴度为 1∶2 5 6 0 0 ,复性蛋白及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免疫的家兔血清抗体滴度均为 1∶5 12 0 0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粗提包涵体蛋白、复性蛋白及经过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并复性的蛋白均能被重感染兔血清和rSj338/2 6GST特异性免疫兔血清所识别。攻击实验中 ,粗提包涵体蛋白和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8% (P <0 .0 1)和 30 .4 % (P <0 .0 1)的减虫率 ,4 0 .4 % (P <0 .0 1)和 4 3.5 % (P <0 .0 1)肝总减卵率。粗提包涵体蛋白中rSj338和经分子筛纯化的蛋白中rSj338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 13.9% (P <0 .0 5 )和 2 0 .0 % (P <0 .0 5 )的减虫率 ,30 .0 % (P <0 .0 1)和 4 1.7% (P <0 .0 1)肝总减卵率。结论 获得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的重组融合蛋白(rSj338/2 6GST)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重组融合蛋白 (rSj338/2 6GST)及rSj338均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耳廓免疫C57BL/6小鼠后,小鼠皮肤组织早期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98只小鼠测定双侧耳廓厚度后,14只作为0 d组不感染/免疫,其余平均分为2组.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感染正常尾蚴150 条/耳, 另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免疫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150条/耳.感染/免疫后第1、2、4、7、14、21天分别剖杀2组小鼠各7只,测定耳廓厚度.取感染处的耳廓组织,左侧进行培养,收集上清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右侧纵切为二,一半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另一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组织中IL-12和CD11c分子的表达.结果正常尾蚴感染的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在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第21天基本恢复;而辐照尾蚴免疫小鼠耳廓皮肤在第14天炎症反应才达高峰,第21天反应仍然十分强烈.尾蚴穿皮后第4天,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CD11c及IL-12分子表达.皮片培养细胞因子定量检测也显示:与Th1细胞应答相关的IL-12、IFN-γ及Th2型因子IL-10早期在正常、辐照尾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和正常尾蚴相比,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的皮肤免疫应答持续时间长、强度高,但两者诱导Th细胞向不同方向极化并不发生于免疫应答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的筛选与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筛选并鉴定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表位。 方法用ABC 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 15 0份 ,选择其中 15份具高滴度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的血清 ,混合后经蛋白G柱亲和层析祛除IgG抗体 ,用于对 12肽的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进行 5轮免疫亲和淘筛。从所获噬菌体克隆中挑取 35个克隆 ,经DNA序列测定 ,对各独立肽表位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经 5轮筛选 ,DNA序列测定显示共有 4个独立噬菌体克隆 ,其中 phage 3和 phage 6有较多重复克隆存在 ,为优势克隆 ;Westernblot分析显示 ,筛库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能有效识别各噬菌体克隆。分别用各克隆噬菌体免疫小鼠 ,均能诱导特异性IgE抗体产生。结论 从 12肽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中成功筛选到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运用改良光密度值标准化方法进行的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过程中,两种不同参数估计方法对标准化结果造成的差异。方法标准化公式中的参数估计分别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中的高斯牛顿迭代法。结果通过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的标准曲线很大程度上由浓度较低的几个点所决定,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的标准曲线总体上更接近实验数据,真实体现了不同实验板的反应动力学特性。结论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更适用于标准化过程中的参数估计,有效降低了检测结果在板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YRRM(YchromosomeRNArecognitionmotif)为无精子因子(AZF)的重要候选成分,已证明YRRM的丢失可导致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应用PCR方法检测核型正常(46XY)的65例无精症男子和25例严重少精男子基因组DNA中的YRRM,发现6例无精症病人中有YRRM的丢失,严重少精病人中1例有YRRM的丢失。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检测YRRM基因片段是切实可行的,对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的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大多数淋巴丝虫病流行区,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是在晚间采血检查微丝蚴。然而,对许多有典型丝虫病症状的病人,尽管采用浓缩等技术也查不出血中的微丝蚴;传统的以粗抗原或组分抗原检测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一般不够特异,且不能区分现症感染与过去感染以及虽有接触史却未感染者。近期研究表明,以重组抗原作诊断抗原能克服夜间采血查微丝蚴敏感性低而传统血清学诊断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合成肽Sj97-P22。 方法 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合成肽Sj97-P22免疫组、无关肽免疫组和PBS免疫组,分别于尾基部皮下注射与完全福氏佐剂等体积充分混匀的合成肽Sj97-P22(100 μg)乳化物、无关肽(100 μg)乳化物和PBS乳化物,抗原免疫剂量为100 μg/(只·次),共免疫2次,间隔1周。于免疫后7~10 d分离各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标记法检测其CD4 T细胞胞内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将Sj97-P22免疫小鼠或PBS免疫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分别与Sj97-P22、无关肽或PBS共培养,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效果,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4的浓度。 结果 Sj97-P22免疫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中胞内分泌IFN-γ的细胞百分率为(8.05±0.54)%,显著高于无关肽免疫组[(4.74±1.04)%]和PBS免疫组[(6.51±0.49)%] (P<0.05);而分泌IL-4的细胞百分率[(0.60±0.11)%]显著低于PBS免疫组[(1.31±0.27)%](P<0.05),与无关肽免疫组[(0.84±0.08)%]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可明显刺激Sj97-P22免疫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增殖指数达到3.12±1.59,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浓度分别为(9.13±1.54)和(39.75±9.69)pg/ml,与无关肽和PBS刺激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IL-4浓度在3个刺激物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不能刺激PBS免疫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IL-4浓度变化。 结论 Sj97-P22可能是C57BL/6小鼠特异的Th1型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人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表达,并用表达的重组抗原的融合蛋白免疫BABL/c小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Sj338/26GST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32.3%的减虫率及46.5%肝总减卵率;与Sj26GST免疫组相比,rSj338抗原可能使小鼠获得22.5%的减虫率及30.0%的肝总 减卵率。结论 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及rSj338)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可望成为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索血吸虫病疫苗的新路径,对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鉴定.方法分析本室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获得的一cDNA片段(Sj338/24)的开读框序列,在其上下游分别设计引物A和B,并以该cDNA片段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该片段重组于pGEM-T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及检索.再经酶切后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并进行蛋白表达、纯化及抗原性鉴定.结果该目的基因PCR产物全长共487bp,其开读框由459bp组成,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Sj338克隆基因与人及褐鼠的线粒体外膜蛋白的部分编码基因较高度同源.重组质料pPEX-6P-1/Sj338能高效融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43kD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Sj338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Sj338可能为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重组蛋白有望成为新的疫苗侯选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