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目的:了解淄博市南部地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淄博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分离的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细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K-B法和E-test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结果:共收集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细菌1849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79株,其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和尿,分布较多的科室主要为儿科和重症监护室。结论:淄博市南部地区肠杆菌科细菌在致病菌中占有较高比例,且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52.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1周患者心血管系统超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科PDA经导管封堵术患者40例,根据术前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分为A组(LVDD≥55 mm)、B组(LVDD<55 mm);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PAMP)分为Ⅰ组(PAMP<25 mmHg)、Ⅱ组(25 mmHg≤PAMP<50 mmHg)、Ⅲ组(PAMP≥50 mmHg)。对比研究其术前和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变化。结果 (1)术后升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比值由1.11±0.22增至1.21±0.25(P=0.0231);术后主动脉瓣流速由(1.77±0.69)m/s减至(1.46±0.54)m/s(P=0.0467),左房内径由(40.13±6.44)mm减至(36.05±6.28)mm(P=0.0027),LVDD由(59.58±10.20)mm减至(54.40±9.19)mm(P=0.0098)。(2)LVDD不同患者术后1周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DD较大组差异更显著。(3)PAMP不同患者术后1周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耐受PDA封堵术的患者均能在术后早期开始获益,术前LVDD较大组和PAMP<25 mmHg组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53.
胰头癌的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为一种简便易行,无任何痛苦的诊断手段,而且胰头癌有MRCP的特异征象,为提高胰头癌的确诊率,现将我们有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MRCP征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4.
胆总管癌MRCP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共振胆胰管成象(MRCP)是快速重T2加权成像,胆汁和胰液的水液体呈现极高信号,背景信号较低,经过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后可获得较清晰三维胆道图象。国内外学者已有日益增多的研究报道[1~3],但对MRCP的诊断价值尚有认识不足,本文就39例胆总管癌的术前MRCP影像进行深入的探讨。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9例胆总管癌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均有黄疸。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2成像技术及参数MRCP成像应用GE超导1·5T MR系统。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加权冠状位成像;回波链(ETL)16~32,TR11000~15000ms,有效TE为…  相似文献   
255.
目的 探讨Single bond™ Universal等3种不同类型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7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的24颗新鲜人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8颗,分别选用Clearfil SE Bond(SE组)、G-Bond plus(GBp组)、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等3种自酸蚀粘接剂与新鲜牙本质粘接并制备试件。每组挑选出完整试件160个,再分为两个亚组(各80个试件),分别在即刻与人工唾液浸泡6个月后行微拉伸粘接强度实验,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类型。 结果 SE组、GBp组、SBU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55.70 ± 11.07)、(52.85 ± 7.54)和(62.82 ± 8.70)MPa,其中SBU组高于SE组和G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唾液保存6个月后,SE组、GBp组、SBU组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13.51 ± 4.99)、(43.53 ± 6.82)和(49.13 ± 6.58)MPa,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时粘接界面观察,SE组断裂模式均为粘接界面断裂;GBp组16个试件为牙本质内聚断裂,4个试件为复合树脂内聚断裂;SBU组28个试件为牙本质内聚断裂,8个试件为复合树脂内聚断裂。 结论 Single bond™ Universal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和人工唾液老化后6个月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Clearfil SE Bond、G-Bond plus;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强度大,稳定耐久,可提供良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256.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 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最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57.
<正>1前言慢性创伤后疼痛(chronic posttraumatic pain,CPTP)是组织损伤(包括烧伤在内的任何创伤)后发展或加重的慢性疼痛。疼痛既可局限于损伤区域,亦可投射到位于该区域的神经支配区。深部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后相应皮肤区域可出现牵涉痛。  相似文献   
25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孤立性非干酪性肺结核球在CT上的影像表现,并与其他孤立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收集非干酪性肺结核球28例、周围型肺癌50例、错构瘤16、硬化性血管瘤18例、球形肺炎33例,2位胸部影像医师评估CT影像,对比各组患者病灶大小、分布及卫星病灶、分叶、毛刺、空泡征及强化程度.结果 28例非干酪型肺结核球...  相似文献   
259.
本文介绍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中有关慢性原发性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CPP)的诊断标准。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与所有疼痛一样,本文为理解慢性原发性疼痛设定了一个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整合模式,认为慢性原发性疼痛的各亚型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与DSM-5和ICD-10的观点不同,ICD-11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不具有确定的生物或心理诱因,但需排除其他诊断。若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并且疼痛是该疾病的继发症状,则诊断为慢性继发性疼痛。本文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对全科医疗和专业疼痛管理皆适用的诊断分类,以便改进个体化治疗计划,同时对每个诊断分类提供更加准确的描述,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0.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T形钛板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与单纯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合并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单纯后踝骨折合并ATF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术中采用带线锚钉修复ATFL损伤24例(ATFL修复组)、未修复ATFL损伤24例(ATFL未修复组)。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1年的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距骨前移距离,术后1年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骨折愈合时间。ATFL修复组骨折愈合时间与ATFL未修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1.13)周,(11.67±0.82)周,t=0.586,P=0.561]。(2)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