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大型垂体腺瘤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切除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总结和介绍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临床体会。 方法 对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为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 44例 ,作一侧眉内长约 5cm的切口 ,眶上铣 2 5cm× 3 5cm半圆形的游离骨瓣 ,抬起额叶暴露鞍区 ,在手术显微镜下沿鞍膈和肿瘤包膜之间分离解剖肿瘤界限与肿瘤囊内分块切除交替进行 ,最终将肿瘤分离全切除。术后半年随访 ,进行头颅MRI检查 ,观察肿瘤切除情况 ,并检测血清激素水平和视力、视野 ,判断临床疗效。 结果 临床40例达到肿瘤全切除 ,2例近全切除 ,2例大部切除。术后原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无死亡病例。 结论 采用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 ,能够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 ,而且损伤反应小 ,并发症少 ,康复快  相似文献   
62.
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皮质监测下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23例,其中9例行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现将手术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6~58岁.病程均5~30年,均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有占位病变4例、海马-杏仁核萎缩病灶3例、杏仁核钙化灶1例.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p32胶体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脑囊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直接注入放射性核素p32胶体囊腔内放疗治疗脑囊性肿瘤20例.结果 20例患者颅内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意识逐渐清醒,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随访1~6年(平均3年).20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T或MRI显示肿瘤缩小或消失者15例,占75%,无变化者3例,占15%,肿瘤增大者2例,占10%.结论 放射性核素p32是治疗脑囊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 ,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总结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及出现截瘫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动脉瘤栓塞及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除头痛及颈部不适症状外,5例伴有双下肢截瘫,1例为四肢瘫,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及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截瘫肢体肌力由发病时的0-Ⅰ级恢复至Ⅳ-Ⅴ级,基本可正常生活,其中2例肌力恢复所需时间较短,约2周,余4例患者3个月内恢复.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患者肢体肌力完全恢复.结论 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其发病原因倾向于动脉瘤破裂出血致大脑初级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前区供血不足,出现截瘫甚至四肢瘫.采用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术后辅以抗血管痉挛及改善神经功能的对症治疗,截瘫症状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7.
脑胶质瘤一直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高级别胶质瘤因其浸润生长快,位置特殊,综合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肿瘤免疫治疗通过维持肿瘤与免疫系统的平衡,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限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免疫治疗已运用与多种实体瘤中,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也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阻断PD-1/PD-L1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本文就PD-1/PD-L1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此外,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耐药性,及对放疗敏感性较差等特点,故预后极差。其中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环境中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GAMs)的作用正逐渐被重视。GAMs不仅有中枢系统的常驻小胶质细胞,还有来自外周的巨噬细胞。GAMs还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极化类型,即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并且GAMs不单单和肿瘤细胞具有联系,还与微环境中其他非癌性脑细胞也有互动。该文将从GAMs的来源、极化、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在GBM中的作用,并且从靶向治疗的角度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分析活络解郁方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及血脂的干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洛伐他汀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络解郁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压变化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脂水平和血压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解郁方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CGGA数据库筛选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的细胞周期基因,并基于CGGA与TCGA中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预后模型。根据计算公式,区分高低风险组患者,组间进行GSEA富集分析与ssGSEA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 筛选到10个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细胞周期基因,LASSO回归分析纳入4个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C(CDKN2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PTTG1调控因子(PTTG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WEE1 G2检查点激酶(WEE1)]构建预后模型,计算公式为:风险值(risk socre)=(0.008)×CDKN2C表达量+(0.022)×PTTG1表达量+(0.031)×CDK2表达量+(0.127)×WEE1表达量。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ROC曲线表明,模型在CGGA与TCGA队列中,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GSEA富集分析显示,高风险组富集到多个细胞周期进程相关的信号通路,提示可能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程。免疫微环境分析表明,高风险组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与免疫反应激活程度均高于低风险组。结论 基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预测,纳入的关键基因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可靠靶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15-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