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根据症状分属于中医"腹痛"、"泄泻"或"便秘"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IBS中医药治疗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医药在IBS的临床治疗上已经形成了中药汤药、中成药、针灸、中药灌肠、推拿、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等多种措施并用的治疗方法体系,其中又以中药汤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主体。在中药汤药治疗中,以自拟方、传统方药化裁、以法论治及辨证论治为主。在对具体证型及治法的分析中,理脾类与调肝类在IB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肝脾同治是IBS疾病治疗的重要特点,反映了肝脾不和为IBS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2.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其诊断学理论与治疗学理论当分属不同的体系,诊断依据来源于《内经》,治疗学思想则产生于其对人体独特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产生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3.
张仲景治利方证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下利"的论述颇多,仲景在书中描述了多种下利的症状、治法和方药,示人以权变之法。其治疗下利的方法灵活,知常达变,随证施治。常见治法有汗法、清法、下法、温补法、调和法、分利法、固涩法以及百合法、针刺法、灸法等等。临证施治,常一证一方,有是证用是方。  相似文献   
2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世界范围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易反复发 作,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针对IBS 的中药新药研究相对薄弱。《中药新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技 术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7 年12 月发布,作者针对该指导原则在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节问 题的具体考量进行了说明,以期增进读者对该指导原则的理解,便于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5.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编制过程中,常面临着中医症状学的评价问题。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组疾病,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均以症状学为主,与中医学以症状为靶点进行诊断治疗有一定的类同性。因而此次以FGIDs为代表,组织专家对其临床疗效评价中症状学问题进行讨论,涉及内容包括指导原则的总体思路及设计、症状学研究在FGIDs乃至功能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FGIDs中的症状学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希望借此推进FGIDs指导原则编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并为今后其他疾病中涉及症状学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介绍唐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以通降,临床常分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治疗.  相似文献   
27.
唐旭东教授行医二十余载,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以"通降论"立论,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胃通降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遣方用药紧扣病机,法证相依,必要时辅以H2受体拮抗剂酌情抑酸,同时将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用于临床疗效评价。笔者跟随唐旭东教授学习二载,现将唐旭东教授治疗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相关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如何通过恰当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对其开展临床疗效评价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受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托,编制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分为概述、IBS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应用、IBS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分析与处理、结果解释4个部分内容,对IBS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26例西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与气阴亏虚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ALT:75.81±39.93vs48.13±26.02.50.42±31.69,59.09±21.50.P<0.05;AST:82.89±38.37vs42.62±21.43,51.88±36.11,68.93±24.57,P<0.05).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是该病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而正气亏虚,正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该病的病机为"邪侵而正虚,正虚而邪恋".  相似文献   
30.
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罗马标准的出台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在临床上,各种功能性胃肠病之间常常存在着相互重叠的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医药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