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中国人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国人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473例(男210 例,女263 例)40岁以上的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将后者根据体重及血脂谱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即正常体重单纯高血压亚组、正常体重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组、超重/肥胖单纯高血压亚组及超重/肥胖高血压合并高TG/低HDL-C亚组.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1)校正年龄、性别后,高血压超重/肥胖的个体不论伴发高TG/低HDL-C与否,HOMA-IR均较正常者明显增高(P<0.01);而正常体重单纯高血压、正常体重高血压合并高TG/低HDL-C个体的HOMA-IR与正常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体脂、TG对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最大.结论高血压伴总体脂增加或高血压同时合并总体脂增加和高TG/低HDL-C的个体,具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而正常体重者,无论是单纯高血压还是高血压与高TG/低HDL-C并存,少见胰岛素抵抗.总体脂增加及高TG是引起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目的  ( 1)研究正常糖耐量者应用高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形成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 1PH)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 ) ,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精氨酸刺激试验中反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的关系 ;( 2 )探讨评价胰岛 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简易方法。 方法 对 2 8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个体分别进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OGTT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  ( 1)OGTT 3 0min胰岛素、胰岛素净增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与 1PH均无明显相关 ;( 2 )OGTT 10min胰岛素值 (r =0 .5 8,P <0 .0 1)及胰岛素净增值 (r =0 .45 ,P <0 .0 5 )、2 0min胰岛素值 (r =0 .42 ,P <0 .0 5 )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 (r =0 .49,P <0 .0 1) ,均分别与 1PH显著相关 ;( 3 )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与 1PH明显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OGTT 10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2 0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 ,以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可作为估测机体快速相胰岛素分泌较为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33.
据统计,2011年全世界有三亿六千六百万的糖尿病病人,估计至2030年该数字将达到五亿五千二百万[1]。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带来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包括神经病变、肾衰竭、视力丧失、大血管病变和截肢,而大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其中自我血糖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探讨血UA在防治T2DKD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2009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血UA水平及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应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 mL·min-1·1.73 m-2被定义为肾功能不全.结果 按2007年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会(NKF)的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共入选T2DKD患者364例,男201例,女163例;平均年龄为(63±12)岁.血UA水平为(350±99)μmol/L; eGFR为(80±31)mL·min-1·1.73 m-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6.9%(98/364).eGFR<60 mL·min-1·1.73 m-2组的血UA水平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303,P<0.05).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为50.5%(184/364),大量白蛋白尿(CAU)的发生率为49.5%(180/364).CAU组的血UA水平显著高于MAU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24h-UAE呈正相关(r=0.1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6,95%CI为1.065~1.169,P<0.01)、24h-UAE (OR=1.001,95% CI为1.000~1.001,P<0.01)、血UA水平(OR=1.006,95% CI为1.001~1.011,P<0.05)是T2DKD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有效地延缓T2DKD病变的发展,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控制血UA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35.
36.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20%,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并发症、合并症特点以及预期寿命均与非老年患者不同,治疗应高度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仍为基本措施,血糖的控制应以不出现低血糖事件为前提,同时重视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综合控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况下空腹血糖水平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4至200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者及健康志愿者626例,其中糖耐量正常114例,糖耐量受损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452例.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精氨酸试验.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原及真胰岛素水平,评估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TI).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运用协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为3.8~5.0 mmol/L时,△TI由34.13 mmol/L逐渐升至41.50 mmol/L;空腹血糖为5.0 mmol/L时,△TI达到峰值41.50 mmol/L,之后轻度下降;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TI持续下降并形成平台,较峰值降低近35%;空腹血糖>10.0 mmol/L时,△TI显著减退;空腹血糖>11.1 mmol/L时,△TI达17.40 mmol/L,较峰值降低近60%.空腹血糖为3.8~6.1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迅速由0.01 pmol/L增至6.96 pmol/L;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持续缓慢增加,并达到峰值10.84 pmol/L;空腹血糖>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呈显著下降趋势.空腹血糖由3.8 mmoL/L增至7.8 mmol/L时,HOMA-IR呈上升趋势;空腹血糖>7.8 mmol/L时,HOMA-IR维持较高水平(6.82)并处于平台.结论 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相对稳定,表明胰岛β细胞尚具有较好的储备功能.空腹血糖>10.0 mmol/L时,精氨酸试验激发后△TI及胰岛素原显著下降,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认识.方法 报告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抢救治疗的3例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 的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3岁,体重指数21.5~23.3 kg/m2.(2)出现糖尿病症状后2~4 d迅速发展至酬症酸中毒,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3)起病时随机血糖大于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6.3%,糖化血清白蛋白15%~24%.(4)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抗体阴件.(5)标准餐试验及精氨酸刺激试验提示胰岛B细胞功能极差.(6)血淀粉酶(263~2319 U/L)和脂肪酶(812~859 U/L)升高,胰腺B超、CT榆查未见明显异常.(7)肌酸激酶(1283~12 239 U/L)严重升高,其中1例腓肠肌活检证实有横纹肌溶解,肝酶、心肌酶谱也明显升高.(8)病例1出院时为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MDI)治疗,病例2为胰岛素泵(CSII)治疗,病例3最初MDI治疗,其后改为CSII治疗.3例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无论24 h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value)还是日间血糖波动(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为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血糖波动于2.8~11.1 mmol/L的时间百分率亦显示同样的规律,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结论 (1)FT1DM患者发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并合并肝、肾、心脏、肌肉等多脏器的功能损害,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FT1DM患者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可能需要长期的CSII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新诊断T2DM患者59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片,500 mg/次,2次/d,随餐服用。研究组服药同时通过微信监督和管理,持续推送糖尿病知识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人体测量学参数及生化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研究组总胆固醇[(4.7±1.1)和(5.1±1.4)mmol/L]、甘油三酯[(2.2±1.5)和(2.8±1.9)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2.7±0.7)和(3.0±0.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大[(-1.6±0.8)%和(-1.1±1.0)%;P=0.026],血糖达标率高[86.7%(26/30)和62.1%(18/29);P=0.03]。结论通过微信可对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7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并根据腰臀比的四分位将患者分为4组:第1四分位组(n=178)、第2四分位组(n:180)、第3三四分位组(n=176)和第4四分位组(n=183)。比较4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基本情况及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同时以第1四分位组为参照,分析其余3组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最后,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4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3.7%、45%、47.8%、54.6%,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与第1四分位组相比,其余3组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依次是第1四分位组的1.602倍(95%CI:1.042-2.462),1.799倍(95%cI:1.174-2.757),2.369倍(95%CI:1.548-3.62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腰臀比四分位与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有较高的腰臀比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