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应用MRI测量股部脂肪分布和含量的方法,初步探讨中国人群中股部脂肪分布和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上海地区糖耐量正常者,其中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各15例。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并用MRI测定股部脂肪分布和含量。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股部皮下脂肪[(176.7±21.6)cm~2 vs(115.0±12.8)cm~2,P<0.05],筋膜下脂肪[(75.4±4.4)cm~2 vs(57.5±4.7)cm~2,P<0.01],肌间隙脂肪[(28.3±3.2)cm~2 vs (14.5±1.1)cm~2,P<0.01]明显增多,且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期葡萄糖利用率)显著降低[(4.54±0.43) cm~2vs(7.88±0.75)cm~2,P<0.01]。在股部脂肪分布中,股部筋膜下脂肪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最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股部筋膜下脂肪增加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股部脂肪分布与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其中股部筋膜下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失控伴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T2DM住院患者258例,按腰围分为腹型肥胖组(CO组,男>90 cm,女>85 cm)和非腹型肥胖组(NCO组,男≤90 cm,女≤85 cm),并进一步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亚组(1年<病程≤5年)、B亚组(5年<病程≤10年)和C亚组(病程>10年),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2.%β)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S).结果:①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CO组的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糖和C肽(CP0、CP30、CP120)均较NCO组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MA2-%s明显降低.②校正年龄、性别后,CO组的不同病程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CO-C亚组的CP30较CO-B亚组及CO-A亚组明显下降,而其HOMA2-%β较CO-B亚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糖失控伴腹型肥胖的T2DM患者多伴TG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IR)程度较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认识.方法 报告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抢救治疗的3例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 的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3岁,体重指数21.5~23.3 kg/m2.(2)出现糖尿病症状后2~4 d迅速发展至酬症酸中毒,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3)起病时随机血糖大于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6.3%,糖化血清白蛋白15%~24%.(4)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抗体阴件.(5)标准餐试验及精氨酸刺激试验提示胰岛B细胞功能极差.(6)血淀粉酶(263~2319 U/L)和脂肪酶(812~859 U/L)升高,胰腺B超、CT榆查未见明显异常.(7)肌酸激酶(1283~12 239 U/L)严重升高,其中1例腓肠肌活检证实有横纹肌溶解,肝酶、心肌酶谱也明显升高.(8)病例1出院时为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MDI)治疗,病例2为胰岛素泵(CSII)治疗,病例3最初MDI治疗,其后改为CSII治疗.3例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无论24 h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value)还是日间血糖波动(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为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血糖波动于2.8~11.1 mmol/L的时间百分率亦显示同样的规律,病例2>病例3(CSII时)>病例1>病例3(MDI时).结论 (1)FT1DM患者发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并合并肝、肾、心脏、肌肉等多脏器的功能损害,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FT1DM患者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可能需要长期的CSII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2例幼儿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入院后为患儿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外,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介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点,使患儿和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做好CGMS的维护.并根据患儿的特点将CGMS安装部位由常规的下腹部改为臀部外上方,最终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损伤后持续的高血糖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残死率,是预示不良神经系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6].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是一种新兴的持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技术,已被证实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7].本研究应用CGMS动态监测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探讨其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2011年全世界有三亿六千六百万的糖尿病病人,估计至2030年该数字将达到五亿五千二百万[1]。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带来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包括神经病变、肾衰竭、视力丧失、大血管病变和截肢,而大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其中自我血糖  相似文献   
7.
藿香正气方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藿香正气方出自宋代官方太医局主持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配药极为精当[1]。本方组成药物多有抗过敏作用,有利于对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疾患的常用方。在临床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昏重、呕吐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24 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MBG),测定空腹血糖(FPG)和血清C肽(FCP)、餐后2 h血糖(2hPG)和血清C肽(2hP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按不同FPG水平分为FPG13.47 mmol/L、8.81且≤13.47 mmol/L和≤8.81 mmol/L组,按不同HbA1c水平分为<7%、≥7%且<10%、≥10%且<13%和≥13%组,比较各组间FT3、FT4、TSH、和rT3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FPG13.47 mmol/L、8.81且≤13.47 mmol/L组的FT3和rT3显著低于FPG≤8.81 mmol/L组(P值分别<0.01、0.05),FPG13.47 mmol/L组的TSH显著低于FPG≤8.81 mmol/L组(P<0.01).HbA1c≥7%且<10%、≥10%且<13%和≥13%组的FT3和TSH显著低于HbA1c<7%组(P值分别<0.01、0.05).FPG、MBG、HbA1c、AGE、GA的变化与FT3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rT3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FT3和rT3变化的独立因素(OR=-0.061、0.004,P=0.00、0.001),FPG也是影响FT3和rT3变化的独立因素(OR=-0.012、0.19,p=-0.00、0.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调节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动态血糖谱及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的特点.方法 选择20名糖调节正常的PCOS患者作为研究组,20名正常女性为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75 g口服匍萄糖耐最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析比较CGMS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三餐后的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以Stumvoll公式估计第一相、第二相胰岛素分泌、稳态评估模型法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以稳态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Cederhom公式评什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1)PCOS组OGTT 1 h PG、OGTT 3 h PG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PCOS组空腹胰岛素(FINS)、OGTT 30 min、1、2、3 h胰岛素(IN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COS组胰岛素释放峰值后移1 h;(2)PCOS患者日内MBG为(5.43±0.44)mmol/L,SDBG及MAGE分别为(0.66±0.24)mmol/L和(1.46±0.47)mmol/L,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患者早餐后血糖的达峰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分别为(40±18)min和(30±10)min,(P<0.05).(3)PCOS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OS患者第一相和第二相胰岛分泌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正常糖耐量的PCOS者已出现(1)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后移,(2)血糖波动异常,即早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延迟.(3)存在显著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伴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