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h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有关BPH发病机制的学说有很多.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BPH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晓阳  刘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6(1):1041-104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B3A)检测56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1、T4、FT3、FT4、TSH水平,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比较,血清T3、T4、FT3、FT4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病情演变、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脑干损伤4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或去大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亚低温人工冬眠、高压氧、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利尿剂脱水降颅压、西米替丁等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合理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肝素消除肺间质水肿、胃肠外营养等支持治疗。结果:40例中存活26例(65%),其中良好11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病死14例。结论:早期治疗是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的关键,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病人5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16例,并按肌酐水平将慢性肾衰竭病人分成3组,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并探讨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与慢性肾衰组比较,除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肾衰不同阶段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正中神经、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对照组与慢性肾衰期组、尿毒症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胫神经F波指标在对照组、慢性肾衰早期组、慢性肾衰组与尿毒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在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呈负相关;正中神经各项指标、胫神经各项指标与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神经传导各项指标有的与病程有关,有的与血尿酸、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镁、磷和红细胞数有关。结论 预计慢性肾衰竭病人,特别在尿毒症病人中,最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下肢F波的指标是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敏感的指标。推测甲状旁腺素的潴留可能是引起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腱-骨(QT-B)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十字韧带(P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32例PCL损伤患者,男28例,女4例;年龄19~47岁,平均29.8岁.急性损伤14例,慢性损伤l8例.取自体同侧QT-B,制备成"Y"形双束移植物,通过关节镜行前外与后内束股骨双隧道PCL重建,分别在屈膝90°和30°位拉紧、固定PCL前外与后内束.结果 32例均获得13~27个月(平均153个月)的随访.后抽屉试验后方不稳定较术前平均恢复1.1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A级9例(28%),B级19例(59%),C级3例(9%),D级1例(3%).Lysholm-Tegner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定分别由术前的(61±5)分和(3.9±1.8)分升至(90±8)分和(7.8±1.7)分.屈膝25°和90°KT-2000测定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2.9±2.9)mm和(13.8±3.6)mm,减少为术后(4.9±2.0)mm和(5.7±2.6)mm;健患侧胫骨后移差异由术前平均(7.9±1.4)mm和(8.5±1.8)mm,改善至术后(2.9±0.8)mm和(3.3±1.0)mm.结论PCL双束双隧道重建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在不同屈伸角度的稳定性,QT-B是双隧道重建的理想移植物.  相似文献   
16.
刘晓阳  刘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2,16(1):1041-104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B3A)检测56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1、T4、FT3、FT4、TSH水平,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比较,血清T3、T4、FT3、FT4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病情演变、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正>培养医疗大数据复合型人才,让培养的人才成为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向[1]。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大数据技术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一种创新的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导航下微创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导航下传统PLIF治疗单节段病变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P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减压、后路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54.3岁;病变位于L4~5节段20例,L_5S_1节段22例。64例患者采用导航辅助下传统开放减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B组),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3~74岁,平均56.7岁;病变位于L_(4~5)节段30例,L_5S_1节段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术后2周腰痛VAS评分A组优于B组(P0.05),但术后12个月左右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腿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航辅助下微创PLIF与导航辅助下传统开放PLIF均能缓解患者腰痛、腿痛的症状,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导航下微创PLIF比导航下传统PLIF在术后短期内腰痛、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0.
低强度超声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阳  汤继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4-3655,T001
目的 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手术造成3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段3mm标准骨缺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治疗组对其骨折部位施以低强度超声治疗,对照组不加任何治疗。术后第2,4,6,8周进行X线摄片及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显示骨折修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强度超声能够刺激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可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