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21.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2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CGRP、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BK、ET-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GRP、NO升高更明显(P 0. 05),BK、ET-1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卒中,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靳氏三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靳氏三针针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氏三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安全有效,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建立了一种中亚苦蒿药材的鉴别方法,可以准确、便捷地鉴别中亚苦蒿及其近缘种。方法 利用Chloroplast Genome Information Resource(CGIR)数据库查找中亚苦蒿及其近源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筛选获得中亚苦蒿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SNP位点设计一对中亚苦蒿特异性鉴别引物zykh1-F和zykh1-R。采集中亚苦蒿及其常见近缘种的原植物样本,建立中亚苦蒿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对该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考察。利用该方法对从新疆药材市场购买中亚苦蒿药材样本进行鉴别。结果 中亚苦蒿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用鉴别引物zykh1-F和zykh1-R,退火温度为54 ℃、循环次数为33次。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中亚苦蒿在210 bp处可观察到单一明亮条带,其余近缘种如艾、黄花蒿、白叶蒿、野艾蒿均无条带。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中亚苦蒿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别中亚苦蒿及其常见近缘种,具有高度特异性,且该方法节约时间和成本,为中亚苦蒿资源引种和利用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物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国际性疑难病症多发病之一,随着工作性质及生活环境的改变,颈椎病有逐年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临床主要表现有肩痛、头昏头痛、上肢麻木或放射痛、手足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主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闲阻经络所致,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病、多发病。治疗上常采用推拿、针灸、理疗、注射、中药内服和外敷并配合功能锻炼,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效果不理.因此,临床工作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吸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57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8.0%,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16.966)、饮酒状况(OR=2.793);饮酒率为42.1%,饮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4.443)、吸烟状况(OR=2.793)。结论医学生吸烟率低于中国人群平均水平,饮酒行为普遍,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某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干预组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67.85±15.4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18.75 ±90.67)分,运动功能评分为(53.25±10.5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AMA评分(9.78±1.69)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脑卒中病因(68.33%)、临床表现(78.33%)、危险因素(76.67%)、治疗原则(66.67%)、日常预防(78.33%)、合理用药(81.66%)、早期康复的重要性(93.33%)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吸烟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对江苏省569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7.1%的学生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烟草相关信息对吸烟预防行为无直接效应,吸烟预防动机和吸烟行为技巧是吸烟预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烟草相关信息对行为技巧的总体效应为0.120,吸烟预防动机对行为技巧、预防行为的总体效应分别为0.477、0.449,吸烟行为技巧对吸烟预防行为的总体效应为0.518。结论应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促使青少年吸烟预防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伤害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是伤害的主要高危人群。中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2010—2015年,我国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的死亡率虽然呈波动式下降,但伤害却一直是我国0~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是儿童青少年的前3位伤害死因。伤害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生伤害后的门诊或住院治疗所造成的缺课还会影响到学业,还会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医疗和福利负担。  相似文献   
29.
刘彤  刘志浩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584-585
目的:在全自动分析仪上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脑脊液蛋白双缩脲测定法。方法:在日产7170A全自动分析仪上,用双缩脲法测定脑脊液蛋白含量。结果:双缩脲法测定脑脊液蛋白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与磺基水杨酸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重视性优于比浊法,两法相比,P<0.01,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在全自动分析仪上用双缩脲法测定脑脊液蛋白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徐莉  ;张秀玲  ;刘志浩 《现代医学》2014,(11):1300-1303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调查表对138例突发性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突发性聋患者PSQI得分为(11.4±3.1)分,74.6%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耳鸣、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担心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眩晕、护士夜间查房或操作等因素,其中耳鸣和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应针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