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评价。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2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仪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琴 《新中医》2021,53(1):138-14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2组均干预4周。比较2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SS-QOL、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SD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记录两组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最大吸气压、最长呼气时间及不同流质下咽腔收缩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0%,高于对照组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流质下咽腔收缩持续时间逐渐上升(P<0.05),不同流质下咽腔收缩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不同流质下咽腔收缩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流质下咽腔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吸气压、最长呼气时间及SWAL-QOL评分逐渐上升(P<0.05),SSA评分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最大吸气压、最长呼气时间及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三针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项三针治疗。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吞咽障碍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86.6%、43.3%,对照组分别为73.4%、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障碍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经项三针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16例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两组,每组108例。对照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舌三针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移、下移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软骨上移、下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针刺舌三针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可提高舌骨上移、下移度,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部开窍利咽针刺辅助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住院的112例AIS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量表(MB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5%(4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1级率23.21%(13/56)、2级率41.08%(23/56)均高于对照组7.14%(4/56)、28.57%(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79%(1/56)低于对照组的14.29%(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部开窍利咽针刺辅助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减轻AIS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及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性吞咽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并统计治疗1个月期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期间,将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吞咽训练可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和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通络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8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下降,SWAL-QOL增高,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增高,观察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较好,明显地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8,(5)
目的:观察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2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观念取穴法结合吞咽仪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超男  宋丰军 《新中医》2019,51(7):225-227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AS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1周、2周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Ⅰ~Ⅴ级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期SS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2周、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配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提升DAS患者吞咽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佩佩  李芳芳 《新中医》2023,55(6):160-16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IHSS、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NO、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同时接受吞咽训练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术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14 d后,洼田饮水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联合吞咽训练较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仅给予吞咽训练,B组30例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训练方法治疗,C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方法治疗,3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0次。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统计3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而B组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吞咽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翠  黄婵  龚清环  曾小兵  曾梅许 《新中医》2016,48(4):234-23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以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饮食调护、情志疏导、穴位按摩、吞咽动作刺激以及简易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分析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检测2组血清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4周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和4周患者P物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中医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可减少吞咽功能评分,提高吞咽功能疗效,上调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金礼通  黄睿  郑玉龙 《新中医》2019,51(7):116-1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SIL-2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肯定,其调节SIL-2R、TNF-α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