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等速肌力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躯干生物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和病后不愈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肌力测试,以了解其躯干生物力学变化。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102/2002-01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测试组.同期治疗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做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方法:利用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躯干的等速力矩进行测试。观察记录指标为腰背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0.2s的力矩(T@0.2)、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同时测试了腰背屈/伸比值(F/E)。结果利用SPSS9.0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腰背部屈肌、伸肌等速肌力评定结果。次要结局:腰背部屈伸比值评定结果。结果:各种收缩速度时测试组患者的屈、伸肌力量均显著下降,肌肉的爆发力和做功的效率指标也变化明显,屈肌力量的下降比伸肌力量的下降更严重。F/E评定测试组等速向心收缩60&;#176;/s,180&;#176;/s分别为57.99&;#177;5.68,65.74&;#177;8.12;对照组分别为95.25&;#177;5.18,83.03&;#177;7.6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力学改变是明确的,康复治疗应在准确评定这种改变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彻底纠正这种力学平衡,打断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曲度与躯干肌肌力的变化,为慢性下腰痛的康复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08/1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接诊慢性下腰痛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平均(44.2±3.9)岁;平均体质量(61.9±7.7)kg;平均身高(160.3±5.6)cm。对36例患者分别进行躯干肌屈伸等长收缩肌力测试和腰椎曲度测量,并根据腰椎曲度测量结果分为曲度正常组19例和曲度异常组16例,评价两组间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屈伸峰力矩及屈、伸峰力矩之比。结果:两组屈、伸峰力矩和屈、伸峰力矩之比值的比较:两组躯干肌等长收缩肌力测试中前屈峰力矩无显著差别(t=0.525,P=0.603>0.05),曲度异常组后伸峰力矩值显著小于曲度正常组[(86.50±10.30),(117.21±23.32)N·m,t=4.875,P=0.000<0.05],曲度异常组前屈和后伸峰力矩之比值显著大于曲度正常组(0.359±0.050,0.286±0.099,t=2.699,P=0.011<0.05)。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躯干肌后伸肌力的显著降低和腰椎曲度的降低可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加强躯干肌后伸肌力训练和调整腰椎曲度的训练可能会促进慢性下腰痛的康复和预防慢性下腰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关节部位瘢痕增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原则,并综述瘢痕形成后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曲度与躯干肌肌力的变化,为慢性下腰痛的康复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08/1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接诊慢性下腰痛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平均(44.2&;#177;3.9)岁;平均体质量(61.9&;#177;7.7)kg;平均身高(160.3&;#177;5.6)cm.对36例患者分别进行躯干肌屈伸等长收缩肌力测试和腰椎曲度测量,并根据腰椎曲度测量结果分为曲度正常组19例和曲度异常组16例,评价两组间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屈伸峰力矩及屈、伸峰力矩之比.结果:两组屈、伸峰力矩和屈、伸峰力矩之比值的比较:两组躯干肌等长收缩肌力测试中前屈峰力矩无显著差别(t=0.525,P=0.603>0.05),曲度异常组后伸峰力矩值显著小于曲度正常组[(86.50&;#177;10.30),(117.21&;#177;23.32)N&;#183;m,t=4.875,P=0.000<0.05],曲度异常组前屈和后伸峰力矩之比值显著大于曲度正常组(0.359&;#177;0.050,0.286&;#177;0.009,t=2.699,P=0.011<0.05).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躯干肌后伸肌力的显著降低和腰椎曲度的降低可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加强躯干肌后伸肌力训练和调整腰椎曲度的训练可能会促进慢性下腰痛的康复和预防慢性下腰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肩关节周围炎(paeriarthitisofshoulder)临床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我们采用高压静电对3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1对象与方法肩周炎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1~73岁,平均(55.61±3.68)岁,临床表现为肩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诊断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方法:高压静电治疗仪(HLE-15000型,日本医学科学公司制)由主机、治疗椅、附属治疗器具包括低周波导子和电子笔等构成,输出电压范围0~1500…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运动速度对离心收缩测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例健康人膝关节进行等速离心收缩测试,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不同速度下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屈肌/伸肌比值的变化。结果速度对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影响显著,对屈/伸比值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离心等速测试和训练过程中,必须考虑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ES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间歇导尿、激发排尿技术或C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PES组采用P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定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等。结果:2个月的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减少,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ES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PES联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治疗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采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和尿动力学检测仪测量其膀胱安全容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以及其相关性和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重测信度。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患者不同膀胱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为0.78—0.94(P<0.05),呈显著相关;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重测信度系数均>0.8,示重测信度很好。结论:缺乏床旁B超测定膀胱内容量设备时,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可代替尿动力学监测仪测压法用于SCI患者膀胱容量变化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以便利用局部基因治疗方法进一步在体内获得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完成。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全长cDNA质粒pUC118.BMP-7由第一作者构建并保存。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克隆至pcDNA3.1/CT-GFP质粒中。酶切回收的BMP-7/GFP基因片段,克隆人pAxCAwt腺病毒载体后,共转染大肠杆菌LE393,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大量扩增后转入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用病毒上清液感染293细胞及Hela细胞,293细胞受病毒感染而Hela细胞无明显病毒感染现象的克隆初步判定为重组腺病毒株。 结果:①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获得:KpnI及XbaI双酶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可见2条带,略小于500bp的条带是长度为430bp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略大于2500bp的条带是长度约为2600bp的pUC118。②重组质粒pcDNA3.1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均可见略大于1000bp的条带,全部为阳性克隆。③重组粘粒pAxCAwT.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中2个可见大于1000bp的条带,为正向插入的阳性克隆。 结论: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为骨损伤疾病进行原位组织工程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揉腹按摩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之一。它是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腹部,来达到诊病、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经常对腹部进行揉按可以疏通经络、镇静止痛、消除疲劳、调整阴阳、增强体质、美容健身、调理脏腑、健脾益肾。该方法简单方便,效果显著。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疗法,现将此疗法总结如下,与更多的反射学爱好者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