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究化合物ZLY18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Ang II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体外实验:将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LY18(L)组、ZLY18(M)组和ZLY18(H)组,分别给予ZLY18 1、2、5μmol·L-1;体内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LY18(L)组、ZLY18(M)组和ZLY18(H)组,分别给予ZLY18 10、20和50 mg·kg-1,模型组和药物组同时给予AngⅡ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超声心动检测小鼠心功能指标;通过HE染色等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细胞排列和胶原纤维沉积等。结果 体内、外成功建立了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模型,给予ZLY18处理后均能改善由AngⅡ引起的纤维化相关蛋白升高,小鼠心功能异常等。此外,ZLY18能够抑制由AngⅡ引起的TGF-β1、Smad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Smad2/3入核增加,提示ZLY18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TGF-β1/S...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非心肌细胞中,应用Ang-(1-7),通过测定非心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细胞数目等指标,观察非心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的DNA及蛋白质合成,与单纯AngⅡ组相比,Ang-(1-7)10、10-8、10-7、10-6mol/L分别减少[3H]thymidine掺入21%、31%、35%、36%,减少[3H]Leucine掺入15%、25%、31%、32%.Ang-(1-7)还能减少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数目(AngⅡ组吸光度0.86±0.10;AngⅡ+Ang-(1-7)组0.78±0.09,P<0.05),其作用能被非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Sar1Thr8]AngⅡ抑制.[结论]Ang-(1-7)能抑制AngⅡ诱导的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10~50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24、48、72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对50μmol/L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亚G1期细胞进行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及其裂解底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水平,并对凋亡调节蛋白Fas、Bax、Bcl-2、Bak、Bid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0μmol/L以上的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FCM检测结果表明50μmol/L丹参酮ⅡA作用不同时间后,亚G1期细胞(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0μmol/L以上的丹参酮ⅡA作用48 h后Caspase-3逐渐被活化出现17 000的亚单位,Caspase-3的作用底物PARP被活化裂解出现89 000的亚单位片段,而且Caspase-3的激活以及PARP的裂解可被Caspase-3的特异性抑制剂z-DEVD-FMK所阻断,促凋亡蛋白Fas以及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Bcl-2及其他促凋亡蛋白Bak和Bid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上调促凋亡蛋白Fas和Bax的表达水平及激活Caspase-3可能是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当归破壁粉的补血作用及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建立失血性贫血小鼠模型,以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血常规指标衡量当归破壁粉粒对贫血的治疗作用,并以当归破壁粉粒及其饮片80 g/kg给小鼠灌胃后7 d,观察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当归破壁粉粒能明显改善小鼠贫血指标,且未观察到当归破壁粉粒及其饮片的急性毒性发生。结论当归破壁粉粒具有补血作用且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利用BN大鼠建立β乳球蛋白致敏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连续灌胃及腹腔注射致敏蛋白的方式致敏BN大鼠,ELISA测定β乳球蛋白特异性IgE水平。口服给予β乳球蛋白激发过敏反应,苏木素-伊红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肠粘膜组织病理变化,计数肠浸润肥大细胞数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比例。结果模型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升高,β乳球蛋白激发后引起肠道炎症反应,肠粘膜肥大细胞浸润增加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比例增加。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的BN大鼠模型是较理想的食物过敏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急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 (10~50 μmol/L)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K562 细胞 24、48、72 h,应用 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对 50 μmol/L 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亚 G1 期细胞进行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Caspase-3 及其裂解底物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 (PARP) 的表达水平,并对凋亡调节蛋白 Fas、Bax、Bcl-2、Bak、Bid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0 μmol/L 以上的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 K562 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FCM 检测结果表明 50 μmol/L 丹参酮ⅡA 作用不同时间后,亚 G1 期细胞 (凋亡细胞) 逐渐增多。20 μmol/L 以上的丹参酮ⅡA 作用 48 h 后 Caspase-3 逐渐被活化出现 17 000 的亚单位,Caspase-3 的作用底物 PARP 被活化裂解出现 89 000 的亚单位片段,而且 Caspase-3 的激活以及 PARP 的裂解可被 Caspase-3 的特异性抑制剂 z-DEVD-FMK 所阻断,促凋亡蛋白 Fas 以及 Bax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 Bcl-2 及其他促凋亡蛋白 Bak 和 Bid 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诱导白血病 K562 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上调促凋亡蛋白 Fas 和 Bax 的表达水平及激活 Caspase-3 可能是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 K562 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本实验利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观察隐丹参酮对小鼠行为学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将其随机为5组,另取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月龄后开始给药。给药4个月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隐丹参酮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血清和脑组织GSH-Px、SOD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多;隐丹参酮治疗组学习和记忆能力升高,血清和脑组织GSH-Px、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7个月后发展有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伴有抗氧化能力的下降,隐丹参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可剂量依赖性的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2号方对环磷酰胺(CY)和氢化可得松(HY)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组别,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免疫调节2号方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免疫调节2号方和人参蜂王浆原液灌胃给予小鼠,每日一次,连续30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于给药第25、26天,小鼠腹腔注射CY40 mg/kg/d,诱导免疫低下模型,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血清溶血素水平。除正常组外,于给药的第21天开始,小鼠肌肉注射HY40 mg/kg,隔天一次,共5次,检测淋巴细胞功能和巨噬细胞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免疫调节2号方中、高剂量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IL-1、TNF-α、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免疫调节2号方中、高剂量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免疫调节2号方中高剂量可同时增加NK细胞活性、耳片重量差值、吞噬指数和廓清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节2号方对CY和HY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 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0.
前胡丙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肾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肾一夹模型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与脑,肾细胞膜ATP酶活力的变化及前胡丙素对上述变化的影响。两肾一夹术后16周大鼠血压由升至(27.1±1.8)kPa,脑,肾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分别下降至(7.3±2.5)和(14.7±1.2)μmol/(mg.h),Ca^2+ATP活力下降至(15.8±2.8)和(16.1±2.3)μmol/(mg.h)。与高血压组相比,Pra-C「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