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24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860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98篇
  17篇
中国医学   402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左冠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三者间的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正常组44例和左冠脉病变组83例,病变组进一步分为LM组(18例)、近段组(57例)、中远段组(8例)。在重建图像上测量LM、LAD、LCX三者之间的夹角,分析左冠脉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LM与LAD间的夹角和LAD与LCX夹角(分支角)呈负相关(r=-0.356,P<0.05);LM与LCX间的夹角和分支角也呈负相关(r=-0.662,P<0.05)。近段组分支角(90.9°±20.0°)与正常组(72.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组LM与LCX夹角(117.8°±16.0°)与正常组(129.5°±15.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D近段斑块形成与分支角呈正相关,和LM与LCX夹角呈负相关。当分支角>70°时,左冠脉斑块形成概率将会增加。结论分支角、LM与LCX间夹角均与LAD近段斑块的形成和分布相关,利用多层螺旋CTA能够为左冠脉斑块形成、风险预测及介入治疗术前提供无创、准确、快捷的相关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普通型向重型演变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4例普通型向重型演变COVID-19病人的临床资料(演变组),分析临床特征、血液检验、炎性指标、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并与同期41例普通型病人(普通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COVID-19病人普通型向重型演变的可能危险因素。 结果 临床特征,演变组在合并基础疾病和呼吸频率上与普通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年龄和临床症状上2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演变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普通型组(P<0.05),演变组血糖和尿素明显高于普通型组(P<0.05)。但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演变组炎性指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P<0.05)。COCID-19普通型病人影像学表现为双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影及实变影,双肺弥漫性磨玻璃阴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两肺大面积实变影伴肺间质改变更易向重型演变,临床应重视。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和三种药物联合,在演变组和普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VID-19普通型向重型演变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合并基础疾病、呼吸频率、淋巴细胞计数、血糖、白蛋白、尿素水平、炎症因子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喉癌Hep2细胞中S100A4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Hep2细胞周期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转染S100A4siRNA至Hep2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100A4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下调S100A4表达对Hep2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100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并且处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S100A4siRNA转染喉癌Hep2细胞能有效下调S100A4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Hep2的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2010-2012年郑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以郑州市2个MMT门诊吸毒人群入组3年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HIV、HCV和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2年,共有681名吸毒人员接受检测,HIV、HC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11/681)、9.10%(62/681)、2.06%(14/681)。男性HCV感染比例为61.29%(38/62)高于女性的38.71%(24/62),(χ2=8.58,P=0.003);HIV、HC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χ2=13.05,P=0.01,χ2=7.95,P=0.04)。注射吸毒途径病原体感染率高于口吸与其他两种途径(P0.05)。3年HIV感染率分别为2.17%(3/138)、3.43%(6/175)、0.54%(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97%(11/138)、9.71%(17/175)、9.24%(34/368);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7%(3/138)、3.43%(6/175)、1.36%(5/368)。各年HIV/HCV、HIV/TP、HIV/HCV/TP三种合并感染形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郑州市MMT门诊吸毒人群近3年HIV、HCV、梅毒感染趋势平稳,应加强注射吸毒途径人群的管理,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也称Wnt经典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凋亡及机体免疫、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相关。深入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肝癌的发病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CT下血肿体积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1例,予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降颅内压、止血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注入1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静脉滴注,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CT下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CT下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周围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T下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颅内血肿、水肿体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