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南方某部队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西药联合中成药(胃特安片)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改善程度、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结果临床总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7%(29/4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征象改善较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3.8%(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19/3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 Hp根除率:治疗组(80.6%)与对照组(75.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胃特安片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2.
幸军  冯青青  李春安  樊拖迎 《临床荟萃》2011,26(17):1546-1547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是胃癌癌前病变,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因此,如何能有效的逆转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是减少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为了探求对本病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96例,并与"西药三联"和自制中成药疗法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监测干预、遗传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对广西各地市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40例(简称先证者)及其血缘亲属进行调查,了解其年龄、性别、民族、病种等情况,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绘制高发家系谱图。每1个CHD患者确定1个CHD核心家系,1个核心家系内有2个或2个以上CHD患者则为高发家系。结果 140例CHD中,男性患者比率为57.86%,略高于女性(4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51.43%),其次为房间隔缺损(23.57%)。140个CHD核心家系中高发家系49个(35.00%)。高发家系亲属患者与先证者的病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一致的有15个家系(30.61%)。结论 CHD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亲属患者的病种与先证者不一定完全一致;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_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红素在胆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10例肝炎后硬化患者分为合并胆结石组(观察组,n=72)和未合并胆结石组(对照组,n=138),测定观察2组患者E_2、HDL-C、胆红素以及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横径水平变化,并分析观察E_2与结石形成因素相关性以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结石发生率。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为34.3%,Child标准C和B级胆结石发生率高于A级(P<0.05),观察组血清E_2、胆红素、胆囊厚度和胆囊横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E_2水平与胆红素和胆囊横径呈正相关(P<0.05),但与胆囊壁厚度和脾厚度相关不显著。结论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明显升高,E_2、HDL-C和胆红素水平变化在胆结石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阻断mTOR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特异性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培养组:未转染的正常培养LoVo细胞;阳性实验组:转染mTOR-RNA干扰质粒的LoVo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质粒的LoVo细胞。MTT法检测LoVo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阳性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慢。正常培养组、阳性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6.8±4.9)%、(11.8±2.1)%和(21.3±4.7)%;与正常培养组比较,阳性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培养组相比,阳性实验组G1期细胞数增加8.6%,S期的细胞数减少8.0%,细胞凋亡率增加7.0%(均P<0.01)。正常培养组、阳性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2.47±0.20)nmol/106 、(1.62±0.18)nmol/106和(2.37±0.21)nmol/106;阳性实验组AT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组(P<0.01)。结论特异性阻断mTOR基因表达可通过遏制能量代谢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6.
<正>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 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值(sT-NFR-P55/TNFα)变化在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MODS生存组和MODS死亡组血浆sTNFR-P55和TNFα的浓度,观察血浆sTNFR-P55/TNFα比值变化及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创伤MODS各组患者sTNFR-P55/TNF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ODS死亡组低于MODS生存组(P<0.01).创伤MODS患者sTNFR-P55/TNFα与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创伤MODS患者血sTNFR-P55浓度升高幅度不如TNFα.sTNFR-P55/TNFα比值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器官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转归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HER-2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的影响,并探讨HER-2表达与EMT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在MKN-45胃癌细胞中沉默HER-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HER-2沉默效果,并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HER-2沉默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l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技术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MTT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结果:沉默MKN-45胃癌细胞株中HER-2表达后,HER-2沉默组Vimentin、Snail表达水平以及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ER-2沉默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细胞中,HER-2可能通过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59.
冯青青 《医学综述》1997,3(2):79-80
<正>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是我国近年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介入治疗技术,是防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措施。由于创伤性小,不需剖腹,适应证广,分流效果与外科分流相仿,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国内先后仅少数医院开展,并获得初步成果,病例数较少,但临床疗效均较好,现就国内开展TIPSS临床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0.
冯青青  熊小平 《江西医药》1996,31(5):269-270
对研究食管幽门螺杆菌与炎症的关系,设原发性食管炎110例为观察组,食管粘膜正常50例对照组。全部病例经胃镜和食管粘膜分点少检组织学诊。应用W-S染色显示和镜下观察HP分布。结果显示食管炎组有25例HP感杂率22.73%,食管内HP感染各年龄组无差异,对照组未检出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