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7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目的 观察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选择5、10、15、20周龄雌性NOD小鼠各6只。测定刺激全唾液流率(STFR)、施墨试验、唾液总蛋白、常规HE切片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涎腺组织的改变。以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 10、15、20周NOD小鼠STFR、唾液总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应的下颌下腺分泌颗粒减少。10周雌性NOD小鼠涎腺炎发病率为4/6,15、20周均为6/6。淋巴细胞浸润主要见于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腮腺未见。10周时NOD小鼠已有淋巴细胞浸润灶形成。15周显著增多而且面积增加。STFR与淋巴细胞浸润灶数呈负相关。结论 雌性NOD小鼠5~10周淋巴细胞开始浸润下颌下腺,刺激唾液和蛋白分泌降低。不同腺体受累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2.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33例,分析缺损的部位、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戍活的各种因素。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为颊部的洞穿缺损,15例为上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6例为腭部洞穿缺损,2例为先天性腭裂术后巨大腭瘘,全部患者的33块前臂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皮岛均获得成活并完成修复目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0%,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血供可靠并且制备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软组织进行评估并外科修整。方法:对11例非血管髂骨移植和12例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患者进行植骨床牙槽突软组织评估。其中4/23例Ⅱ期植入种植体,并于植入术后4-6月行腭粘膜移植术。结果:自体骨移植术后牙槽突软组织均活动游离,厚度不一,前庭沟和颌舌沟变浅。4例腭粘膜移植术后形成适宜厚度的理想附着龈。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床坎组织均需行外科修整。腭粘膜移植术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4.
所谓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药物、毒物等)并与之特异结合,将生物活性分子产生的信息传递到效应器,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大多是糖蛋白。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膜上都有大量的受体分布,但是由于腺泡细胞是液体和蛋白质分泌的主要细胞,所以大多数的受体研究都集中在腺泡细胞上。英国学者Garrett将分布在涎腺上的受体分为四大类:经典的神经递质受体、非肾上腺素能和非胆碱能受体、其他潜在的神经递质受体以及涎腺上的其他因子受体。  相似文献   
75.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α-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在家兔颌下腺的表达和分布,及其激动剂——苯肾上腺素促家兔颌下腺唾液分泌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家兔正常颌下腺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颌下腺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分布及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经颌下腺导管插管给予(1×10^-8)-(1×10^-6)moL/L的苯肾上腺素,观察家兔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及促颌下腺唾液分泌的量效关系。结果家兔颌下腺有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3种亚型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并广泛分布于导管和腺泡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给予1×10^-7moL/L苯肾上腺素7d,促进颌下腺唾液分泌增加,而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水通道蛋白5在腺泡及导管细胞的顶膜和侧膜的表达增加。结论家兔颌下腺存在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3种亚型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经颌下腺导管给予低剂量苯肾上腺素促进唾液分泌是安全有效的;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苯肾上腺素促唾液分泌的机制有关,该研究为临床治疗领下腺功能低下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77.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了解重建上颌骨的承力情况及应力分布。方法应用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上颌骨切除,腓骨瓣修复,分析新的上颌骨复合体在承受咀嚼压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重建上颌骨的应力传导柬集中在颧牙槽嵴;水平截面上,重建上颌骨模型的平均等效应力、最大等效应力和正应力较正常上颌骨模型有显著增加,而矢状截面上的应力增加幅度不及水平截面。结论颧牙槽嵴是腓骨瓣上颌骨重建后咀嚼压力的主要受力部位,腓骨瓣上颌骨重建时要加强颧牙槽嵴的固定,重建骨性颧突支柱。  相似文献   
78.
家兔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建立各种面神经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对68只家兔136侧面神经颊面干分别造成暴露、牵拉、挤压、压榨及切断后吻合与不吻合6种损伤,于伤后不同时间取材,切片行Bodian及Weil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轴突、髓鞘、Schwann细胞及神经纤维周围结缔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可造成神经Ⅰ度损伤;挤压、牵拉、压榨可造成Ⅱ~Ⅲ度损伤;神经断裂后不吻合者预后明显较吻合者差。神经受损后的病理改变,在中、重度损伤与神经电图变化相一致,而轻度损伤及严重损伤后期两者可能不一致。伤后15天为临床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神经受损面积对髓鞘病变影响明显,而损伤性质及程度对轴突病变影响明显。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深入进行面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9.
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情况,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耳大神经瓣或其它蒂在上的胸锁乳突肌瓣提供进一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4例新鲜尸体标本,2例用于血管灌注,2例用于血管铸型,结合两种解剖学研究方法,对胸锁乳突肌上段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血管构筑情况.结果 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来源为枕动脉和耳后动脉,且肌内有比较丰富的血管吻合.结论 应用胸锁乳突肌-耳大神经瓣或其它蒂在上的胸锁乳突肌瓣有着可靠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累及髁突的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的方法、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0月,53例累及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损,行下颌骨切除后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下颌骨重建,分别采用了腓骨代替髁突法(30例)、游离髁突法(7例)及保留髁突法(16例)3种方法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分析总结临床方法经验,并对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成活率98.1%(52/53);41例患者术后随访,进行了临床检查及外形、功能评价,经Fisher检验,腓骨替代髁突组、游离髁突组及保留髁突组患者在术后外形和进食、语音功能上无显著差别。结论:3种不同髁突处理方法进行游离腓骨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实用可行,可依据患者病损的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