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具有肾小球弥漫结节样改变的肾脏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小球弥漫结节样改变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27例肾小球以弥漫结节样改变为主的肾活检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肾小球弥漫结节样改变在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损害、膜增生性肾炎、Ⅳ型狼疮性肾炎中最为常见,还可见于轻链沉积病、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等少见疾病中.结论 肾小球弥漫结节样改变可有多种不同的肾脏病理诊断,我们应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观察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4~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进行12周治疗。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能减少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而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较单用厄贝沙坦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比单用厄贝沙坦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清蛋白尿更有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肾移植前后骨髓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功能、贫血状态的关系.方法 5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按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立即肾功能恢复(immediate graft function, IGF)组49例、缓慢肾功能恢复(slow graft function, SGF)组5例、延迟肾功能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组4例,5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受者同时被另外列为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 erythropoiesis, PTE)组.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0、30、90 d骨髓EPOR mRNA的表达,并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EPOR mRNA的表达术前显著下降,术后逐渐升高,PTE组升高最快,DGF组升高最慢,且与SCr呈负相关,与Hb呈正相关.结论 EPO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在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成功的肾移植可增加其表达,从而改善及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