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国产熔接片替代进口融接片来完成无菌连接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各30例悬浮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使用国产熔接片进行无菌连接完成血液成分分装制备,并对分装制品留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无菌试验的结果。结果分装后的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经接种培养观察7d,无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国产熔接片用于血液制备可达到原装进口熔接片同等的无菌连接效果,能够保证制备过程的无菌性要求。  相似文献   
63.
自 2 0 0 2年 11月发现首例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病例至今 ,已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此病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大陆 2 6个省、市、自治区发现SARS病例 ,截至日内瓦时间 7月 11日 17时 ,全球已发现临床诊断病例 84 37例 ,其中 813例死亡 ,74 5 2例康复 ;中国内地分别为 5 32 7例、348例、4 94 1例[1] 。SARS传播途径广、速度快 ,易在人群中造成恐慌 ,亦给献血者带来心理负担 ,严重影响了采供血工作的正常进行 ,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临床用血频频告急。因此 ,面对突发疫情 ,制订有效的应急采供血预案 ,科学、合理、求…  相似文献   
64.
36380名河北汉族HLA供者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河北省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eleotide Probing,PCR-SSOP)方法,对36 380名河北汉族捐献造血干细胞健康志愿者的HLA-A、B、DRB1基因作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采用方根法计算HLA-AB、DRB1基因频率,并进行群体比较。结果河北汉族人群中共检出18个HLA-A基因43个HLA-B基因和14个HLA-DRB1基因,呈现较高的基因多态性,包括过去很少被检测到的HLA-A*25,A*74,B*42,B*53,B*73,DR*18。,其中A座位最常见基因依次为:A*02、A*11、A*24、A*30、A*01、A*03、A*33 B座位最常见基因依次为:B*13、B*1501(B62)、B*51、B*4002(B61)、B*4001(B60)、B35,B46DRB1座位最常见基因依次为DRB1*15、DRB1*07、DRB1*09、DRB1*12、DRB1*04、DRB1*11和DRB1*14,结论河北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各基因频率介于南北汉族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符合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孕妇血液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免疫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筛查受检孕妇血液中HLA-I类和II类抗体及鉴定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液中血小板抗体的类型。结果:163例孕妇中有54例(33.13%)发生了HLA免疫,54例中有44例(81.48%)产生了HLA-I类抗体,26例(48.15%)产生了HLA-II类抗体,16例(29.63%)同时产生了HLA-I类和II类抗体。HLA-I类抗体的OD值均在HLA-II类抗体OD值的2~5倍之间。抽检的10例HLA-I类抗体阳性孕妇中1例婴儿发生了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来自母体的HLA-I类抗体引起。83例孕第1胎的孕妇中有21例(25.30%)产生了HLA抗体,57名孕第2胎的孕妇中有25例(43.86%)产生了HLA抗体,经χ2检验,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I类抗原免疫原性高于HLA-II类抗原;孕妇HLA免疫率与妊娠次数相关,检测孕妇是否发生HLA免疫并关注其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ABO基因分型技术克服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限制,为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已作为一种独立简便的分型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输血和器官移植中,ABO系统是最重要的人类同种抗原。在临床方面,由于疑似遗传的弱亚型或其他变异亚型、获得性A或B血型、在疾病或妊娠中暂时出现的A或B抗原表达减弱、大量或反复输血、在胎儿期早期发生的祖细胞交换或正处在干细胞移植期而造成的嵌合体和极少数的与ABO相关的新生儿溶血病等原因,  相似文献   
68.
血小板输血是改善血小板减少,预防因血小板减少而致的出血性疾病的良好支持疗法。但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许多患者出现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y,PTR),有的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反降。导致PTR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烧、败血症、脾肿大、DIC和出血等[1]。目前,为解决免疫因素引起的PTR,一般采用3-5人份ABO同型的单采供者血小板与患者血清做血小板配合试验,选择相合供者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但部分长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其可能产生复杂抗体而出现血小板配型困难。我们在…  相似文献   
69.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3例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毫针深刺和浅刺大椎穴的退热效应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椎穴深刺法与浅刺法的退热效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深刺法比浅刺法降温退热速度快,达到降温最大值的时间短,降温幅度大,作用持久。深刺法在改善微血管灌流上明显优于浅刺法。  相似文献   
70.
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更好的提供临床输血服务,人们一直在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并建立起了多种血小板配型方案。由于各种配型方法针对血小板抗原和抗体不同,血小板配型实验结果可能有差异,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为此,我们采用ELISA实验方法对PTR患者血样中血小板抗体进行了特异性分析,并对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LCT)、简易致敏红细胞的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和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MASPAT)三种实验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各实验方法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