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2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21.
面神经阻滞(注射)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规范应用。本共识由国内相关领域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对面神经阻滞(注射)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注射与单纯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n=60);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60)。分别于术后48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48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A组:93.3%、95%、91.7%、90%;B组:88.3%、88.3%、85%、8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以及安全三角入路分别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接受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B组接受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2 h、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都穿刺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72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3个月A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3±1.5和2.4±1.6,B组分别为3.7±2.4和4.3±2.5 (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和85.0%,B组为79.3%和63.8%,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 结论:CT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加双针穿刺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组。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或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0例,B组42例。A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B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A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B组治愈2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13,P=0.189)。A组有3例、B组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椎旁注射部位不适感,B组有4例患者在超短波治疗后出现腰部皮肤不适感。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或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安全可行,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双针穿刺臭氧注射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盘源性腰腿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盘源性腰腿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B组行双针穿刺臭氧注射,C组行双针穿刺臭氧注射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评价各组治疗前,治疗后3、30、9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效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0、90 d VAS和治疗效果优良率及治疗后90 d ODI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针穿刺注射臭氧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比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或双针穿刺注射臭氧治疗效果更确切,持续时间更长久。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双针穿刺贯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B组行双针穿刺臭氧注射治疗,C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双针穿刺臭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2h、1个月和3个月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治疗前、治疗后72h、1个月和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A组(6.6±1.6)分、(1.6±1.0)分、(2.7±1.0)分和(3.3±1.9)分;B组(6.8±1.4)分、(1.4±0.8)分、(3.0±1.1)分和(3.6±1.7)分;C组(6.8±1.5)分、(1.4±0.9)分、(1.9±1.0)和(2.1±1.3)分。治疗后72h、1个月和3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A组(95%)、(80%)、(70%);B组(100%)、(80%)、(75%);C组(100%)、(95%)、(90%)。C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下降值较A组、B组均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双针穿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或双针穿刺臭氧注射,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70年1月至2000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有石棉接触史,6例病人出现远处转移,转移的部位分别为肺、腹膜后、腋下。13例病人行B超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4例病人接受放射治疗。结论:从本组病例不能看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同石棉接触之间的联系。B超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可达。70%,可作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出现转移的病人预后极差。放疗有助于延长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但因病例较少尚需做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研究,比较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和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单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n=42)和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治疗组(B组;n=41),A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B组关节腔及痛点臭氧注射治疗同A组,超短波治疗:采用前后对置法,选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治疗时间每次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注射治疗后第2天开始超短波治疗.结果 A组42例患者治疗后1周:优36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B组41例患者治疗后1周:优35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各随访时期的疗效: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2.6±2.1,3.4±1.3,优良率分别为88.1%、80.9%;B组在各随访时期的疗效: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1.2±1.3,1.6±1.4,优良率分别为95.1%、92.7%;两组治疗后1、3个月时段比较NRS评分及优良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和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均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但关节腔及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臭氧注射组,其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B组38例),A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A组2.1±1.0、2.1±1.0和2.8±1.5;B组2.2±1.1、3.1±1.8和3.7±2.1.优良率分别为:A组:100%、88.1%、83.3%;B组:94.7%、71.1%、6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McGill疼痛问卷在三叉神经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鉴别三叉神经痛,并观察射频热凝术的疗效,研究MPQ在面痛诊断上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共观察15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36例患有典型三叉神经痛(CTN),23例患有混合型三叉神经痛(MTN)。采用MPQ评估患者的疼痛,并观察其中124例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CTN组的平均现有疼痛强度(PPI)值为4.20±0.34,MTN组的平均PPI值为3.50±0.57,明显低于CTN组(P0.001);与MTN患者相比,CTN患者在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项上报告了更高的强度(P0.001);两组间PRI-情感和PRI-评价项上有明显区别,CTN组的得分更高(P0.001);RFT术后CTN患者显示了高的立即疼痛缓解率,达到93.6%。MTN患者的结果没有CTN组的好,只有58.8%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结论:MPQ可以很好鉴别不同类型的三叉神经痛,鉴于射频热凝治疗两种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差异,使用MPQ在面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