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IP3-E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在102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家系中检测PIP3-E基因上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结果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分析,并进行SNP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PIP3-E基因上的4个SNP基因型在患者组和父母组的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TDT分析结果表明,杂合子父母双亲传递给患病子女的不同等位基因均未偏离50%(P〉0.05);HRR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36257位点等位基因与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妄想以及思维连贯性障碍3种临床症状相关联,其基因型与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妄想相关联(P〈0.05)。结论PIP3-E基因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家庭环境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家庭环境特征作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在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方面,发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性质等因素对网络成瘾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男性、高年级和单亲家庭的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更多;此外,父母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网络成瘾。从网络成瘾的程度看,男性、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水平低、父母教育水平低等条件下的学生成瘾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吉林省长春市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对患者住院时间的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后,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确诊时间、受教育程度、氯氮平治疗、职业与收入、居住环境、维思通治疗、性别、妄想症状和起病诱因等9个因素(P<0.05).结论 加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控制,可以缩短其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国家和精神分裂症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06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健康父母)中DTNBP1基因上rs947686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应用遗传学统计方法对基因分型资料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rs9476867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表明,rs9476867位点(G/A碱基互换)等位基因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706,P>0.05);TDT分析结果表明,杂合子父母双亲的rs9476867位点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 (χ2=0.641,P>0.05)。结论: DTNBP1基因上rs94768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状况,阐明影响吉林省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区/市/县选取18~79岁的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实际完成有效样本21 435名,共筛选出女性样本11 098名,其中已自然绝经女性4 875名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采用复杂加权方法估计平均自然绝经年龄和自然绝经年龄中位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出生年份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差异,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然绝经年龄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9.11
±4.19)岁,自然绝经年龄中位数为50.00岁,自然绝经者4 881名,<40岁绝经者111名(2.27%),40~45岁绝经者643名(13.17%),46~53岁绝经者3 513名(71.97%),54岁以上绝经者573名(11.74%),另有41名(0.85%)绝经年龄缺失。不同出生年份(70~79岁为1933-1942年、60~69岁为1943-1952年、57~59岁为1953-1955年)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显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33,P<0.001;F=7.400,P<0.001),未分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78,P<0.001),经SNK法
比较,3组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1953-1955年出生组50.38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51岁、1933-1942年出生组48.81岁;城市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3,P<0.001),经SNK-q检验比较,3组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任意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 1953-1955年出生组50.77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73岁和1933-1942年出生组48.85岁;农村不同年份出生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0,P=0.001),经SNK-q检验比较,1953-1955年出生组与另外2组自然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绝经年龄分别为 1953-1955年出生组50.09岁、1943-1952年出生组49.33岁和1933-1942年出生组48.74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体育锻炼与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089,P<0.001;r=0.150,P=0.025),吸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257,P=0.002;r=-0.061,P=0.016)。饮食因素,例如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和肉类食用频率与自然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吉林省不同出生年份的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有差异;BMI、吸烟、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可能是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13q33LOCl2233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在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健康父母组成的 1 0 5个核心家系中探讨1 3q33LOC1 2 2 33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 PCR- RFLP方法检测 LOC1 2 2 330位点编码序列第 864个碱基从异亮氨酸到蛋氨酸的错义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 rs942 35 8)的分布。结果 :1 rs942 35 8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2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 ( HRR)表明 ,rs942 35 8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χ2 =0 .61 9P>0 .0 5 ) ;3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 ,父母和受累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 (χ2 =0 .2 2 2 ,P>0 .0 5 ) ,即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 ;4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各种临床症状不相关。结论 :LOC1 2 2 330位点 rs942 35 8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 ,但不能排除该位点其它 SNPs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13q33LOC12233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健康父母组成的 1 0 5个核心家系中探讨1 3q33LOC1 2 2 33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 PCR- RFLP方法检测 LOC1 2 2 330位点编码序列第 864个碱基从异亮氨酸到蛋氨酸的错义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 rs942 35 8)的分布。结果 :1 rs942 35 8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2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 ( HRR)表明 ,rs942 35 8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χ2 =0 .61 9P>0 .0 5 ) ;3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 ,父母和受累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 (χ2 =0 .2 2 2 ,P>0 .0 5 ) ,即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 ;4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各种临床症状不相关。结论 :LOC1 2 2 330位点 rs942 35 8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 ,但不能排除该位点其它 SNPs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DS1(Δ-5去饱和酶基因)、FADS2(Δ-6去饱和酶基因)和ELOVL2(长链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吉林省汉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吉林省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5例健康人,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FADS1、FADS2和ELOVL2基因3个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FADS1基因rs174556位点和FADS2基因rs174617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ELOVL2基因rs3756963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病例组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trans-phase基因联合作用分析发现包含rs3756963位点T/T的基因型组合在病例组分布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FADS1基因rs174556位点和FADS2基因rs174617位点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能不相关,ELOVL2基因rs375696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人群中5-羟色胺1A(5-HT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背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orane、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5-HT1A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全文文献。以病例组和对照组5-HT1A受体基因分布的OR及其95% CI为效应指标,在全面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 Man5.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以及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有5篇文献被纳入分析,其中2篇研究rs6294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3篇研究rs6295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s6294位点的基因型Meta 分析结果,合并OR=0.35,95%CI=0.12~1.08,P=0.07;rs6294位点等位基因Meta 分析结果,合并OR =0.34, 95%CI=0.11~1.03,P=0.06;精神分裂症患者rs6295 位点的基因型 Meta 分析结果,合并 OR=1.78,95%CI=0.69~4.59,P=0.23;rs6295 位点的等位基因Meta 分析结果,合并OR=1.80,95%CI=1.03~3.16,P=0.04。结论:人群中5-HT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C与偏执型和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