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3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338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047篇
内科学   460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1759篇
预防医学   83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776篇
  8篇
中国医学   759篇
肿瘤学   35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正> 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毒副反应很大。表现为胃肠消化功能障碍.骨髓仰制.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反应.皮肤粘膜的炎性反应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等从而使放疗,化疗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疗效.为此国内医家在应用中医药防治放疗、化疗毒副方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和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献资料做一总结.探讨中医治疗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CINⅠ、10例CINⅡ、20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从CINⅠ→CINⅡ→CINⅢ,A-LI逐渐增加(P<0.05),ISCC中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加(P<0.05);在正常宫颈和CINⅠ,未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在CINⅡ可检测到少量阳性细胞,P53-LI在CINⅢ明显低于ISCC(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53蛋白的调节可能阻断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时,在侧脐韧带与中脐韧带之间进行操作,不切断腹壁任何韧带,用撕拉、钝性剥离的方法分离膀胱与腹膜,子宫切口连续缝合两层,并将宫颈前筋膜与子宫切口浅层一并连续缝合.该方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新生儿Apgar's低评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而且维持了腹壁结构的完整性,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高征子宫蜕膜及胎盘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妊高征子宫蜕膜及胎盘中的表达,在20例正常妊娠及24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中,以选择性剖宫产取其子宫蜕膜及胎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ICAM-1的表达,发现妊高征子宫蜕膜的血管中可见ICAM-1阳性的滋养细胞侵入,且这些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P<0.05);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染色明显强于正常妊娠(P<0.001)。结果表明:ICAM-1阳性滋养细胞侵入蜕膜血管伴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以及胎盘合体滋养细胞ICAM-1表达增强。提示ICAM-1介导的免疫机制在妊高征的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设计并实施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增强患者决策参与意愿。方法将妇科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知情同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并实施妇科肿瘤患者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决策实际参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决策参与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决策辅助,缓解了患者置管时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决策实际参与程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12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术后输卵管畅通32例(通畅组)、输卵管通而不畅48例(通而不畅组)、输卵管阻塞43例(阻塞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3组患者相关数据,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并根据相关统计学方法找出可能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输卵管通畅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部位、输卵管粘连程度、手术医师工作年限、术中电凝使用次数均是影响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妊娠部位、输卵管粘连、手术医师工作年限、术中电凝使用次数可能增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输卵管阻塞的风险,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对风险因素积极防治,以提高术后输卵管畅通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研究3D打印技术结合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骨外科临床本科实习生中的教学应用。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实习的5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50名临床实习生被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PBL教学结合3D打印技术教学模式教学,B组:采用PBL教模式进行教学。在骨科实习第1天和最后一天分别进行考试和评价,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能操作,同时对骨科自学时间、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入科时A组理论成绩(55.06±3.44)分和B组理论成绩(54.70±2.8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4,P=0.688);出科时A组理论成绩(75.16±3.14)分和B组理论成绩(64.98±2.92)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4,P<0.05);入科时和出科时A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95,P<0.05);入科时和出科时B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05,P<0.05);入科时A组技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究其与羧肽酶A3之间的联系。方法 使用卵清蛋白致敏小鼠建立AR的小鼠模型,在最后1次鼻腔激发后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收集小鼠血清和鼻黏膜组织,通过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评估小鼠鼻黏膜羧肽酶A3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R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打喷嚏和抓鼻症状;与Control组相比,AR组小鼠羧肽酶A3表达显著上升(P<0.001),而Claudin-1、Claudin-4和JAM-A表达较Control组降低(P<0.05)。结论 羧肽酶A3可能通过鼻黏膜紧密连接的破坏参与AR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