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先天性胸内肾畸形极为罕见。从文献上所见报道,大多误诊为纵隔内肿瘤或肺内肿物,于开胸探查时才明确诊断。我院1976年收治1例,术前疑诊为胸内肾,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而免于手术,摘要如下: 患者男性,43岁,近10年来于重体力劳动时,左胸后下方胀痛感,后因咳嗽、发热在外院X线检查,发现“左胸内肿瘤”求治。入院后摄X线胸片见左后下方有一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椭园形阴影,超声波检查为实质性。X线透视下,发现肿块位于左胸下部后肋隔角区,  相似文献   
102.
<正> 对重症二尖辫狭窄伴房颤的手术方法选择闭式或直视仍有不同的看法。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86年4月用胸骨正中切口,对26例重症二尖辫狭窄病例,进行了直视或闭式二尖辫分离术,现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103.
从1957年1月至1984年3月,在住院的204例心包炎病人中,发现3例胆固醇性心包炎(占1.4%)。这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心电图或X线检查均未见特殊,而且对心包渗出的确切病因尚未查清。胆固醇性心包炎是一种少见的而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包疾患。它以心包慢性渗出、高浓度胆固醇、胆固醇结晶,或心包内胆固醇沉淀为本病特征。作者认为:一旦明确诊断本病,应及早行心包切除或心包开窗术,非手术治疗效较果不佳。但当必要时,心包穿刺可缓解症状和预防心包填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作者监测3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于术前及术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MB CPK)的水平。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术毕、术后6h、12h、24h、72h时测定FFA值的变化和MBCPK的释放量。正常对照组是31名健康志愿者(FFA:337±119.1μEq/L),其中13名测定了MB CPK(0.5±1.2 IU/L,回收率为96%)。  相似文献   
105.
外科治疗包虫囊肿目前一般采用先穿刺囊肿,吸出囊液,使内囊球塌陷后切开外囊取出内囊壁,我们称为“内囊穿刺摘除术”。其缺点是穿刺时难免有囊液外溢,特别当部分囊液吸出后,内囊球在萎缩塌陷过程中,内外囊开始分离,囊液从极脆的穿刺裂孔中外溢,头节随之散落在外囊腔内并可污染手术野,致几年后复发。 Barrett在1949和1952年报道几例“内囊完整摘除术”,即不穿刺内囊,直接切开外囊,把囊球完整摘出。这是一种即能彻底治疗病变,又能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的理想手术方法。但是内囊球极易破损,术中有突然破裂致成大量污染的危险,多数学者认为不安全,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含川芎嗪氧合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加药组,每组15例。灌注组CPB期间给予机械通气及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加药组给予机械通气,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中加入川芎嗪5 mg/kg。分别在麻醉后、回ICU 30 min和拔除气管插管前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分别在麻醉后、开放主动脉1 h及回ICU 0、6、122、4 h取桡动脉血,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1 cm×1 cm×1 cm)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的表达。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加药组呼吸指数明显低于灌注组,加药组血浆中TNF-α、IL-6I、L-8、MDA、LPO、sP-selectin、sICAM-1的表达较低,IL-10表达较高,加药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灌注组轻。结论: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中加入川芎嗪可明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7.
临床资料1984年2月~1987年4月,我院共收治11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7~60(平均35.4)岁。有心慌气短者11例,头晕2例,不规则发热5例,心脏杂音随体位改变而变化者8例,肝大2例,血沉增快4例,贫血5例,偏瘫2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加入冷心停博液对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2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DP组,停搏液灌注量按15 ml/kg灌注,间隔20 min,追加首次量一半.于主动脉插管时和主动脉开放后10 min、2 h、6 h、12 h及24 h从中心静脉采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CK-MB)水平,并电镜观察两组病人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心脏自动复跳率.结果FDP组术后3种酶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加入心肌保护液有减轻心脏直视手术时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氧合温血停搏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例病人,分为3组,对照组、氧合温血组、氧合温血加1,6二磷酸果糖组(简称FDP组)各10例。观察3组术前、术后12h、术后24h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心脏停跳后10min、30min及升主动脉开放前3个时相的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心脏均经室颤停跳,其余两组均不经室颤且心脏自动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谱变趋势显示对照组释放峰值高于氧合温血组及FDP组,下降也低于其余两组。电镜观察显示氧合温血组及FDP组保存了较好的心肌超微结构。结论:氧合温血及FDP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室于1997年10月15日经切开主动脉、右室、右房切除窦瘤,修补室缺及房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10天,正中切口下段裂开,溢出大量淡黄色液体,分泌物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杆菌,考虑纵隔积液感染。予抗炎支持治疗,局部换药。术后第14天患者突发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伤口涌出大量紫红色血性液。立即输血抗休克治疗,血压回升。用止血药,控制血压,出血得以控制。术后第17天切口再次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2 讨论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