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胸骨下疼痛”6小时以“急性前间壁心梗”入院,入院后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图1):室早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0.4s→0.44s~0.65s→早搏消失)。每组第1个室早联律间期固定为0.4s,最长室早间期与最短室早间期无倍数关系,为室早折返径路文氏周期。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文氏周期中最后1个室早与下一文氏周期的第1个室早间均夹有6个窦性QRS波,推测在该6个窦性QRS中存在隐匿性文氏周期(图1第3、4行梯形图):第3行R1R2、R3R4间期逐渐延长,为室早折返径路显性文氏传导,R6理应为联律间期更长室早,但因R5在折返环…  相似文献   
92.
患者男性,77岁,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于1991年1月27日住院。以往反复发作心悸、胸闷10年。1988年 ECG 示阵发房颤、Ⅰ度 A-VB、频繁房早、室早。入院时 ECG 呈Ⅰ度 A-VB、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附图 A),经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但时有房早、室早、阵发性房颤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几乎完全性 A-VB(附图 B)。予美西律和丙胺苯丙酮  相似文献   
93.
万春 《北方药学》2013,(10):182-183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我科2012年5月~2013年4月对8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二期行创面植皮术。通过对术前充分评估局部皮肤情况,术后通过有效护理,保证了引流的效果。结果: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管道堵塞。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及观察,保证了引流的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013myeloidcells-1,TREM-1)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9月.筛选TREM-1诊断脓毒症的文献。使用Meta-Disc1.4和Stataversion12.0软件检验每篇文献问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行meta分析。TREM-1诊断脓毒症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9(95%CI:0.66~0.72)和-0.74(95%CI:0.70.0.77),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分别为3.36(95%CI:2.23~5.07)和0.29(95%CI:0.19。0.43),诊断比值比为14.81(95%口:6.14~35.71),AUC为0.87,Q指数为0.80。结论TREM-1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具有-定的价值,还需进-步研究其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
万品文  王倩  万春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2):120-124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顺铂(DDP)耐药性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CKK-8法鉴定Rg3对SGC7901/DDP细胞的毒性,筛选出合适浓度进行实验;将SGC7901/DDP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Rg3低剂量组(1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高剂量组(40μg/ml)、维拉帕米组(10μg/ml),CCK-8法检测Rg3对SGC7901/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WB)检测PD-L1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PD-L1过表达后,Rg3对细胞耐药性的作用。结果 5、10、20、40、80、160μg/ml Rg3均能抑制SGC7901、SGC7901/DDP细胞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选择5、10、20、40μg/ml作为人参皂苷Rg3实验浓度。与DPP组比较,Rg3处理后DDP对SGC7901/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SGC7901细胞比较,SGC7901/DDP细胞中PD-L1蛋白显著高表达(P<0.05);与DPP组比较,Rg3处理后细胞中PD-L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GC7901/DDP细胞PD-L1过表达可有效减弱Rg3对SGC7901/DDP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Rg3可有效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增加SGC7901/DDP对顺铂的敏感度,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D-L1基因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96.
万春  戴兵  万品文 《腹部外科》2016,(3):214-217
目的探讨功能性残肝体积比联合吲哚氰绿15 min内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ICG R15)评估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肝储备功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对83例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病人资料。检测术前Child-Pugh分级评分、ICG R15和术后肝功能不全程度,行术前CT和术中排水法计算功能性残肝体积比(ratio of functional remnant liver volume,%RLV)。Child-Pugh评分分为A级、B级二组,ICG R15分为10%、10%~20%、20%三组,%RLV分为40%~60%、60%~80%、80%三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在Child-Pugh评分基础上,%RLV联合ICG R15对比分析肝储备功能,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差异性。结果不同肝功能不全组ICG R1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V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ICG R15递增和%RLV下降术后肝功能不全程度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功能不全均发生于Child-Pugh B级。平均阻断时间为(17±12)min,阻断1次62例,间歇5 min阻断2次11例,阻断3次1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7±316)ml,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功能性残肝体积比联合ICG R15较Child-Pugh分级更精确预测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肝功能不全程度。  相似文献   
97.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microRNA与靶mRNA特定碱基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进而调控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microRNA与肺的发育、炎症反应和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为代表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现就microRNA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成像(MSCT)及引导穿刺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常规CT平扫或肝脏超声筛选的FNH患者共126例,经CT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合病理最终确诊肝癌35例(27.8%),良性结节91例;采用MSCT多期增强扫描和后处理,记录结节直径、形状、周围病灶、强化、静脉期和动脉期增强。结果 MSCT平扫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最大直径、形状和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恶性结节以"快进快出"征象为主,良性结节以"快进慢出"征象为主。MSCT增强扫描共诊断肝癌30例,良性结节96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80.0%(28/35),特异性为97.8%(89/91),阳性预测值为93.3%(28/30),阴性预测值为92.7%(89/96)。结论 MSCT增强扫描鉴别FNH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万春  申永春  陈珍妮  杨婷  汪涛  陈磊  文富强 《四川医学》2012,33(9):1527-1529
目的探索香烟暴露对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槲皮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槲皮素对照组(B组),熏烟组(C组)和熏烟+槲皮素干预组(D组),建立烟熏动物模型并用槲皮素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炎症因子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香烟暴露4周增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8的表达,同时增加了血清中MDA的产生,降低了SOD活性和T-AOC,槲皮素干预能有效的降低香烟暴露诱导的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和高氧化应激状态。结论槲皮素可改善香烟暴露造成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和高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0.
<正>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大多集中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引起全球范围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现阶段HBV感染者约有9 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占1/3[2]。目前针对CHB尚无根治性方法,其治疗主要是抗HBV,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3]。双环醇片是我国独立研制第一个拥有国际知识产权的抗肝炎新药,兼有抗病毒与抗肝细胞损伤两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