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454篇
  免费   42979篇
  国内免费   25252篇
耳鼻咽喉   4154篇
儿科学   6680篇
妇产科学   2613篇
基础医学   26826篇
口腔科学   8441篇
临床医学   50719篇
内科学   36864篇
皮肤病学   4508篇
神经病学   9867篇
特种医学   168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37567篇
综合类   117236篇
现状与发展   9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8282篇
眼科学   5421篇
药学   52325篇
  654篇
中国医学   43477篇
肿瘤学   20119篇
  2024年   1539篇
  2023年   5519篇
  2022年   13706篇
  2021年   17862篇
  2020年   15215篇
  2019年   8417篇
  2018年   8935篇
  2017年   12050篇
  2016年   9255篇
  2015年   16713篇
  2014年   21725篇
  2013年   26917篇
  2012年   39167篇
  2011年   41753篇
  2010年   36918篇
  2009年   33048篇
  2008年   33729篇
  2007年   32522篇
  2006年   28802篇
  2005年   23030篇
  2004年   16190篇
  2003年   13329篇
  2002年   10230篇
  2001年   9319篇
  2000年   7128篇
  1999年   3048篇
  1998年   897篇
  1997年   850篇
  1996年   710篇
  1995年   614篇
  1994年   635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202篇
  1985年   149篇
  1984年   134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14篇
  1974年   19篇
  1972年   13篇
  196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992.
患儿女,3个月,新疆维吾尔族.因水肿伴尿量减少2d入院.系第3胎第3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 kg,母乳喂养.病前20 d曾有双下肢红色斑丘疹,经外用药好转.入院前2 d出现双足水肿,渐波及双下肢,伴尿量减少.体检神清,中度贫血貌,双下肢水肿,指凹性,皮肤有皮疹后色素沉着,前囱平软,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肝右肋下3.0 cm,脾左肋下2.0 cm,眼底检查及神经反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实验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6、12、24、72h及7d取材。兰州地区取相等数量动物重复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并计算能量负荷。结果:能量负荷在高原正常对照组与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原烧伤后脑组织能量负荷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即时复苏组伤后早期即出现显著变化(P〈0.01),伤后72h开始恢复,伤后7d差异无显著,延迟复苏组伤后7d仍星显著差异(P〈0.01)。与即时复苏组比较伤后6~24h无显著差异,伤后72h~7d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地区各时相点与兰州地区比较,EC值均降低,除即时复苏组6h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介绍实验性小鼠膜性肾小球肾炎(MGN)的复制方法,并探讨其免疫荧光定量分析在肾小球肾炎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GBSA)并复制小鼠MGN,对各组小鼠进行电镜及免疫荧光观察,并进行免疫荧光定量研究。结果:电镜、免疫荧光观察均显示病理Ⅰ组(PⅡ组)具有典型的MGN病变,病理Ⅱ组(PⅡ组)病变轻微且不典型。免疫荧光定量研究证实PⅠ、P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Ⅰ、P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BSA可作为复制小鼠MGN的良好抗原,隔日2mg/只尾静脉注射4w即可复制出稳定的小鼠MGN模型。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不仅能直接而准确地反映MGN病理变化,而且在MGN早期即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高氧医用液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中治疗和预防低张性缺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 0例胸壁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高氧液治疗组 (A组 )和同等量细胞外液治疗组 (B组 ) ,均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胸壁手术 ,入室后输液速度第 1小时为 10ml (Kg·h) ,以后 6ml (Kg·h) ;A组输入高氧液 ,B组输入林格氏液 ;两组患者出现SPO2 <95 %时面罩给氧 ,氧流量 3~ 5L min ;两组于麻醉前和麻醉后 30、6 0、90min及术毕麻醉平面消失后 5个时点各抽取动脉血 1ml进行血气分析 ,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时点血气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中A组无需面罩给氧治疗 ,B组全部需面罩给氧治疗 ;A组生命体征各指标在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组在麻醉后初期呼吸频率增快 ,较麻醉前和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中两组患者均无寒战、烦躁、头痛、过敏、气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高氧医用液为术中高位硬膜外麻醉所致的缺氧提供了全新的供氧方法 ,且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强、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普食组术后8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12~20周含量接近正常,术后20周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高脂组术后8~20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见泡沫细胞形成,术后20周血管壁出现无组织结构区域。各组HSP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占总PG比例下降。 结论 HSPG对移植静脉粥样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SPG-DSPG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CT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48例脑干出血病例的临床治疗与CT资料分析,探讨脑干出血的位置、大小、出血量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干平均出血量G=3.3675ml,病死率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小于5ml病死率为35.71%(17.97-53.46%)。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结论 CT是目前脑干急性出血快速、准确的检查手段,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先天性后侧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角形脊柱后凸畸形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该方法手术治疗角形脊柱后凸25例,经后路暴露双侧椎板,自双侧分离暴露关节突外侧和横突, 切除横突.沿椎弓根自骨膜下向前分离, 暴露多余的半椎体, 切除多余的一节椎弓和后侧半椎体,自后路行双侧弓根螺钉加压棍固定. 结果本组无脊髓损伤、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20例随访5~10年, 远期效果好; 3例随访1年以上, 矫正效果良好; 2例术后尚未及1年, 正在随访中.Cobb's角从术前平均68°降至术后平均11°. 结论先天性后侧半椎体切除术的年龄范围为8~22岁,年龄越大越趋向于作全脊柱截骨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条件下淋巴孔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制作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试验分为4组,正常组、尿毒症组、1.5%尿毒症腹膜透析组、4.25%尿毒症腹膜透析组,在实验的第1周及第4周检测肾功能及血浆白蛋白,并且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分组的膈肌组织中淋巴孔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在两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及尿毒症组中,其淋巴孔直径明显增大,与正常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中淋巴孔出现明显改变,可能与腹膜超滤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