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2篇
  免费   2315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403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1362篇
口腔科学   401篇
临床医学   2978篇
内科学   2110篇
皮肤病学   310篇
神经病学   365篇
特种医学   949篇
外科学   2459篇
综合类   6404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2747篇
眼科学   259篇
药学   2760篇
  27篇
中国医学   2106篇
肿瘤学   90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664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770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842篇
  2014年   1199篇
  2013年   1497篇
  2012年   2201篇
  2011年   2245篇
  2010年   2027篇
  2009年   1940篇
  2008年   1898篇
  2007年   1910篇
  2006年   1632篇
  2005年   1332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与D 二聚体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0例APL患者 (包括 12例合并DIC患者 )发病时及应用ATRA治疗后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30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 (2 .38± 0 .98mg/L)较正常对照组 (0 .2 5± 0 .0 9mg/L)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 12例并发DIC者(2 .5 2± 0 .12mg/L)明显高于 18例不并发DIC者 (2 .18± 0 .96mg/L)。结论 APL患者D 二聚体检测值随维甲酸治疗逐渐降低 ,并可预测ATRA治疗过程中DIC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3.
枢椎后路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枢椎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12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为(1 726.5±433.3)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1 279.9±432.0)N〕与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1 054.8±411.3)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皮质枢椎侧块最小为(689.4±128.0)N。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可作为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124.
复式脉冲低能量ESWL治疗肾结石76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式脉冲HB-V型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式脉冲HB-ESWL-VG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直径<2.0 cm的各类肾结石769例,治疗工作电压3~9 kV,平均冲击次数2 300次.结果肾盏结石总粉碎率为97.4%,其中上中盏结石复打率为13.1%,术后3个月排净率为89.4%,下盏结石复打率为17.3%,排净率为81.5%;肾盂结石粉碎率为98.3%,复打率为6.1%,术后3个月排净率为93.0%.结论复式脉冲低能量ESWL治疗肾结石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复打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之优点.  相似文献   
125.
卵巢癌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的表达和化疗耐药的关系 ,以及与P -糖蛋白 (P -gp)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2 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 2 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KC和P -gp的表达 ,并进行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结果 ①PKC、P -gp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良性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并且PKC和P -gp的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 ;②卵巢癌PK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直接关系 ;③恶性肿瘤中 ,初治和复发的PK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4 8%和 75 % ;④化疗对PKC表达阳性和阴性卵巢癌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 2 3 5 %、 6 6 7% (P <0 0 5 ) ;⑤PKC表达阴性患者的预后优于阳性者 (P =0 0 39)。结论 PKC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化疗耐药明显相关 ,可能在P -gp介导的卵巢癌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插管感染(插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订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2例插管感染中,多数病例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管时间大于2周的插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管时间小于2周相比;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留管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针对其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I/R)致肺损伤时肺内HO-1/CO与iNOS/NO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1 h再灌注6 h组(I/R组)、氨基胍组(AG组)和血晶素组(hemin组)。检测肺组织中HO-1和iNOS的表达,观察肺组织丙二醛(MDA)、血清一氧化氮(NO)及动脉血中氧血红蛋白(Hb-CO)的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HO-1和iNOS表达显著增强(均P<0.01);AG组HO-1和iNOS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均P<0.05);Hemin组iNOS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而HO-1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I/R组肺组织MDA、血清NO、血中HbCO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AG组、Hemin组肺组织MDA、血清NO显著降低(P<0.05或P<0.01)。AG组的HbCO明显降低而Hemin组的HbCO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AG组与Hemin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NO及CO对肠I/R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肺内HO-1/CO的大量生成具有使NO产生减少的作用,同时iNOS/NO的过量生成具有上调HO-1表达使CO产生增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噬菌体抗体库固相筛选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噬菌体抗体库的固相筛选条件,为筛选方案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针对HEVNE2蛋白的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和非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对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时间、抗原包被的浓度、洗涤强度和洗脱方式等多种筛选的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阳性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反应1min,就可较好结合,洗涤次数为20~30次、洗涤液的pH为5时,筛选得到的阳性率最高。包被抗原的浓度对筛选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影响,用10mg/L抗原竞争洗脱60min,可得到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筛选对解脲支原体和白色念珠菌体外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H IV中药有效成分,为治疗H IV继发感染或性病奠定基础。方法以微量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有效成分对解脲支原体和白色念珠菌的M IC50和M IC90,同时测定其中6种中药有效成分对H IV-1的EC50和TI值。结果所测药物对解脲支原体、白色念珠菌及H IV-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解脲支原体和白色念珠菌作用最好的分别是三七总皂苷、三七叶皂苷和化合物A,化合物A对H IV-1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0.09,TI值大于10 000。结论化合物A对解脲支原体、白色念珠菌及H IV-1的抑制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皮损内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元 Crai.  L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1-133,T002
13个皮损组织取自13例尖锐湿疣(CA)患者,13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C)组织作为对照,用溴化钠液分离表真皮,从组织中提出的 DNA和溴化钠液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PV DNA。11例CA表皮中检出 HPV DNA,HPV6有7例,HPV11有4例。3例CA真皮中发现有HPV DNA,HPV6有2例,HPV11有1例。2例标本因溴化钠液被HPV污染未作统计。在BCC组织中未发现有HPV DNA。在某些CA真皮内含有 HPV DNA可以解释散发病例的复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