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4篇
  免费   2154篇
  国内免费   1266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1322篇
口腔科学   518篇
临床医学   2711篇
内科学   1711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461篇
特种医学   993篇
外科学   1744篇
综合类   614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430篇
眼科学   224篇
药学   2706篇
  32篇
中国医学   2419篇
肿瘤学   95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812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088篇
  2013年   1516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185篇
  2010年   2128篇
  2009年   1725篇
  2008年   1754篇
  2007年   1652篇
  2006年   1479篇
  2005年   1080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634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hemiphyllum (Turner) C.Ag,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4MBq的32P-玻璃微球(32P-GMS)肿瘤内照射导致荷瘤小鼠辐射损伤,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光光度法、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 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0,400,800 mg/kg SHP口服灌胃加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高于照射组(P<0.01).结论 74MBq的32P-GMS肿瘤内照射可以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SHP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全肝MR灌注成像(MRPI)早期监视兔肝VX2瘤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效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经开腹手术于肝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后第2、3周进行MRT。WI、T2WI检查监视肿瘤生长情况。在种瘤后第3周时,于CT引导下,于肿瘤一侧的早期强化最明显处注射无水乙醇1.0ml,治疗1周后应用MRPI观察治疗效果。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到达时间(T0)和最大上升斜率(ss),应用t检验比较治疗区与肿瘤未治疗区的灌注参数。结果10只兔肿瘤均种植成功,第3周时肿瘤直径(2.6±0.6)cm。治疗过程中3只兔死亡,PEI治疗1周后的治疗区呈无或低度强化。肿瘤未治区与治疗区的11D分别为(16.0±1.2)、(50,8±5.9)S,ss分别为38.9±2.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39.6,P值均〈0.05)。常规T1 WI、T2 WI无法清晰显示治疗区与未治疗区的差异。结论全肝MRPI可以较敏感的早期监测PEI疗效,早期强化的消失可作为PEI治疗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定量检测Wnt-1诱导分泌蛋白1(Wnt-1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基因在人直肠癌及远端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线索。方法提取人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直肠组织总RNA,采用实时RT—PCR分析WISP-1的表达,再对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WISP-1 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SP-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WISP-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直肠癌诊断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4.
小球藻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小球藻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析小球藻提取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提取物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以及肝组织中MDA值并促进肝组织中GSH-Px活性及GSH含量的升高.结论小球藻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SE后6h,12h,24h,48h,72h,96h,120h,168h组(n=6)。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SE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AQP4蛋白和基因在SE形成后的表达。结果 SE后AQV4蛋白和mRNA24h表达水平明显增加,48h达到高峰,持续72h后下降,168h时仍有表达。SE后AQP4表达变化和脑水肿形成过程在时间上呈明显的正相关(r=0.73,氏0.05)。结论 SE后AOP4表达明显增强,在时间上与脑水肿形成呈正相关,提示AQP4在SE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9.
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行病变椎体切除、钛网 切除的肋骨或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均于术后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3周离床活动。随访8个月-3年,患者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3例C级患者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影像学复查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钛网无移位,椎体无塌陷。结论: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0.
孟凡光  刘晓平 《中国骨伤》2007,20(9):610-610
患者,女,20岁,因右膝痛伴外侧肿物6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6年前,患者始觉右膝疼痛,时痛时止,曾在本地市人民医院检查诊为“生长痛”,未予处理。2个月后发现右膝外侧有一肿物约0.5cm×1cm×0.8cm,时有时无,疼痛无规律性,与天气变化无关,口服止痛药物效不显。1个月前,疼痛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