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11篇
  免费   3362篇
  国内免费   1836篇
耳鼻咽喉   244篇
儿科学   730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1843篇
口腔科学   511篇
临床医学   3690篇
内科学   2647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689篇
特种医学   1251篇
外科学   2464篇
综合类   898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469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4009篇
  63篇
中国医学   3682篇
肿瘤学   128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1091篇
  2021年   1381篇
  2020年   1241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957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1263篇
  2014年   1618篇
  2013年   2093篇
  2012年   2954篇
  2011年   3169篇
  2010年   2827篇
  2009年   2413篇
  2008年   2479篇
  2007年   2426篇
  2006年   2114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n=24)在手术毕静注Dex8mg,对照组病人(n=24)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在手术后24h内,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性呕吐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50%(P<0.01)。两组病人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镇痛效果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Dex可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初步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对20例经过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压力性或混合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进行TVT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初步的随访研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25—100min),平均术后住院3.2d(1—28d)。18例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例治愈,治愈率为88.89%(16/18),另2例显效(11.1%)。2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中1例显效,另1例无效。术后发生尿潴留3例,2例作松解术,1例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后缓解。发生局部血肿1例经保守治疗后康复。结论:TVT手术是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区分中央型肺癌肿块与肺不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区分中央型肺癌肿块与肺不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5—2005-12经术后病理或痰细胞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30例。CT增强扫描共分三期,即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实质期。区分肿块与肺不张主要根据两者增强后的密度差异。另外支气管积液的截断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统计各期的可区分肿块与肺不张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实质期各期能够分辨肿瘤与肺不张边界的比例分别为39.1%、64.3%和82.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区分多数中央型肺癌肿物与阻塞性肺不张组织,实质期区分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移植肝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间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 :应用近交系 BN至 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 ( Lew- Lew)肝移植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的表达。同时观察 i 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 FK5 0 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急性排斥组 i NOS表达强阳性 ,与氨基胍组、FK5 0 6组及同基因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i 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FK5 0 6可以抑制 i NOS的表达。抑制 i NOS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6.
青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青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探讨该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方法。结果 :青黛颗粒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组均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 (P<0 .0 5~P<0 .0 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P <0 .0 0 1)。结论 :青黛颗粒分别对大鼠具有抗炎、对小鼠具有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神经毒素不同给药途径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2):731-732,738
目的:探讨神经毒素(α-cobrotoxin,Nt)不同给药途径对镇痛作用的差异,寻找神经毒素最佳给药途径.方法:神经毒素经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和鼻粘膜给药后,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对其镇痛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毒素经上述三种途径给药后都具有镇痛作用.结论:神经毒素在吸收促进剂作用下经鼻粘膜给药的镇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设计了一种心脏冠脉狭窄程度的客观评估方法,并自行开发了工具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计算。此后,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四组心脏动态体模冠脉狭窄成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该客观评估方法各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检验和评定。  相似文献   
109.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0.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目的:建立较理想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2)方法:采用低浓度,长时间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层原代培养。(3)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结构特征明显化,并能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4)结论;该培养技术是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