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6篇
  免费   1300篇
  国内免费   744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338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736篇
口腔科学   183篇
临床医学   1658篇
内科学   1152篇
皮肤病学   286篇
神经病学   291篇
特种医学   496篇
外科学   1056篇
综合类   3297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16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556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44篇
肿瘤学   52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1151篇
  2011年   1245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先兆子痫患者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16种HLADQB1基因表型、6种HLADPA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1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2.
为观察RNA干扰对过表达Hlrg蛋白的Hep G2细胞的影响,构建了封闭Hlrg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AVU6+27-Hlrg,将pAVU6+27-Hlrg稳定转染到过表达Hlrg蛋白的Hep G2细胞中;分别用相差倒置显微镜、FCM、SABC-FITC、RT-PCR、Western blot等观察细胞改变。测序结果表明pAVU6+27-Hlrg构建成功;针对Hlrg的RNA干扰已完成;相差倒置显微镜发现细胞突起增加;FCM显示干扰组G1期明显缩短。针对Hlrg的RNA干扰能促进过表达Hlrg蛋白的Hep 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3.
医科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当代医科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中国修订本对207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本组医学生的Hs、Pd、Pt、Sc一致性高于常模青年组及汉族大学生资料:53.1%的医学生MMPI剖图异常。结论:医科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酒精对小鼠睾丸的组织结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 5 %、10 %及 15 % 3种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 2 2d龄小鼠 ,取睾丸做石蜡切片、HE染色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eNOS、细胞增殖的变化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 ,睾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生精小管的直径逐渐减小 ,eNOS阳性细胞面积密度逐渐增大 ,单位面积内PCNA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数目增加 ,高浓度酒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结论 酒精可使生精小管的直径变小 ,eNOS及PCNA表达增强 ,凋亡细胞增加并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化加重。这可能是过量饮酒导致生精细胞减少 ,生殖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肌线粒体电子漏及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以及观察牛磺酸的拮抗效应。方法: 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声波破碎线粒体制备亚线粒体,纯化制备猪心肌线粒体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SCR)重组体。分别用Hcy和/或牛磺酸共同孵育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SCR;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2O2- 及O2- 生成;并用滤膜抽滤法观察线粒体膜牛磺酸转运体的性质及Hcy对牛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刺激大鼠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氧自由基生成及SCR电子漏增加,牛磺酸自身不影响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及SCR氧自由基生成,但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cy诱导的线粒体、亚线粒体及呼吸链重组体氧自由基生成。线粒体膜上存在Na+依赖性的牛磺酸转运体,Hcy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牛磺酸转运体对牛磺酸的转运功能。结论: 牛磺酸抑制Hcy刺激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增加及氧自由基生成。线粒体膜上存在Na+依赖性的牛磺酸转运体,Hcy抑制线粒体膜上牛磺酸转运体对牛磺酸的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疫苗.方法 用蛋白转化法将B7-1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免疫C57BL-6小鼠后,一组小鼠取脾细胞进行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功能检测,另一组小鼠进行肿瘤细胞接种试验.结果 用GPI-B7-1修饰的肿瘤细胞膜免疫小鼠后诱发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扩增和CTL.且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小鼠免受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结论 GPI蛋白转化法为人类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修饰肿瘤细胞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 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 μmol/L)预处理90 min。MCP-1及COL-Ⅰ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结果:NRK-52E 细胞在TGF-β1刺激后MCP-1 mRNA显著上调,在2 h开始升高,8 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同时,TGF-β1还显著上调Col-ⅠmRNA的表达,24 h为正常的2.4倍(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TGF-β1诱导的MCP-1、PAI-1和Col-Ⅰ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PAI-1和Col-Ⅰ的表达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
A组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轮状病毒G1型广州地方株与标准株及北京G1型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差异,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了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T—A克隆质粒pUCm—T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UCmT—VP7,对克隆的VP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该地方株的基因核苷酸全长为1062nt,读码框架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和北京G1型地方株173的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而与不同血清型标准株间则变异较大(73%—81%),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的一些高变区和保守功能区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进化角度分析,与轮状病毒标准株Wa株,相距较远。结论 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基因片段属G1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变异与地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
目的提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l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无肝病基础组(第l组)、肝炎组(第2组)、肝硬化组(第3组)共3组,并对每组中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的差异: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肝衰竭中,无肝病基础组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有肝病基础患者,特别是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2)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各等级分布:在l、2、3组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0%,66.23%和51.02%;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71.42%,54.81%和49.99%;(3)在预后方面:在1、2、3组中急性肝衰竭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15.38%、42.85%和26.09%;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3.33%、51.39%和36.85%,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3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依此进行分类,有其临床实用性及科学性,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D6S477等5个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等遗传多态性数据,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名青岛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静脉血,ACD抗凝,采用Chelex法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D6S477、D9S1118、D18S865、D19S400和D20S161基因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显色分型。结果 获得了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上述5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 这5个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机率,在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