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将232 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24h 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分组依据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一组为心律失常组(组1),一组为非心律失常组(组2).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术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与病变支数、心功能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为36 例,发生率为15.52%.心律失常组的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总结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者OPCAB)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行PCI或者CABG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比较分析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终末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介入。结果:总共有1292名患者被纳入,分PCI组626名,CABG组666名;随访12个月,90%的PCI和97%的CABG患者纳入。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在CABG患者中都较PCI患者低(P =0.01)。结论:在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中,CABG在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优于PCI;在12个月中,CABG对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的治疗效果也优于PCI。但还需要更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V)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单纯CABG后机械通气≥24h、氧合指数150mmHg的52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序贯无创通气组(SNIV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69.26±8.10岁;延迟撤机组(PMV组):33例,男28例,女5例;年龄70.06±7.0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观察NIV对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SNIV组首次撤机时间早于PMV组(26.46±3.66hvs.38.65±9.12h,P=0.013);SNIV组总辅助呼吸时间(29.26±21.56hvs.54.45±86.57h,P=0.016),住ICU时间(2.44±2.99dvs.4.89±7.42d,P=0.028)和术后住院时间(10.82±4.31dvs.14.01±19.30d,P=0.039)均短于PMV组;肺部感染率(5.26%vs.30.30%,P=0.033;)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0.53%vs.45.45%,P=0.030)均低于PMV组;而撤机成功率、二次气管内插管率、气管切开率、肺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d病死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NIV后,SNIV组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与基线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收缩压(129.66±19.11mmHgvs.119.01±20.31mmHg,P=0.031),心排血量指数[3.01±0.30L/(min.m2)vs.2.78±0.36L/(min.m2),P=0.043]和氧合指数(205.95±27.40mmHgvs.141.33±9.98mmHg,P=0.000)则明显升高。结论序贯NIV是CABG术后机械通气有效和安全的撤机方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53例围手术期行IABP(术前9例、术中19例及术后25例)的OPCAB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中或术后行IABP的患者死亡率,分析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患者总死亡率20.75%(11/53),其中术前行IABP的患者死亡率为11.11%(1/9),低于术中的21.05%(4/19)和术后的24.00%(6/2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与治愈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桥血管数、IABP前是否平均动脉压<60 mmHg及多巴胺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愈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在行IABP前的心率较快(P<0.05),氧合指数较低(P<0.05),乳酸值较高(P<0.01).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循环方式,在OPCAB围手术期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进行相关鉴定,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MSC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后贴壁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第2代MSC表面抗原表达.以10μmoL/L 5-氮杂胞苷(5-Aza)诱导第2代MSC向心肌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相关蛋白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ardiac Troponin I(cTn I)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SC分化前后Nesprin蛋白表达.结果 经5-Aza诱导分化后的MSC细胞及细胞核增大,形态渐趋一致,大部分呈长梭形;细胞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 I mRNA和蛋白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prin蛋白定位于核膜,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诱导分化后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成功诱导大鼠MSC向心肌细胞分化;Nesprin蛋白在分化后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esprin可能参与MSC向心肌细胞样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并行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On-pump beating heart, OnPBH-CABG)患者42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选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62例(男性46例,女性16例)对照,比较术前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并行循环组的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并行循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1.73±17.69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64±2.11d)、院内死亡率(2.38%)以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术后指标均与OPC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低血浆T_3状态对心肌的影响。方法以14只绵羊分为治疗组(T3组n=7)及对照组(n=7)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手术前后体内血浆T3、T4及反向T3(rT3)的变化。结果实验对比发现T3在两组转流后均下降,由24±0.26pmol/L降至13±0.15pmol/L(阻断后15min)。阻断时间延长,FT3下降更为明显,而rT3呈轻度上升。对照组及治疗组转流前(0.32±0.24;0.38±0.023nmol/L)与再灌注60min(0.43±0.042;0.47±0.034nmol/L)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时点两组间对照均无差异(P>0.05)。心肌ATP在阻断45min后两组均呈降低,但两组间无差别;再灌注60min时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心肌乳酸含量在再灌注60min时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T3能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期的能量代谢恢复并有利于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前后肺动脉压(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CPB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条狗随机分为实验组(PGE1组)和对照组,经体外循环60min后观察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PGE1干预作用.结果 CPB后,PAP较CPB前有明显升高,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如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指数(CI)等则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GE1组CPB后PAP明显降低,而右心功能有明显升高,体循环压力在CPB前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PB可引起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降低,PGE1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促进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 E1( PGE1)对体外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健康杂种狗 1 2只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建立狗体外循环模型。检测体外循环 ( CPB)后左、右房内丙二醛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再灌注期中性粒细胞 ( PMN)在肺内聚集程度明显减轻 ,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 ( P<0 .0 1 ) ,实验组肺水含量及肺内丙二醛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P<0 .0 1 )。结论 :前列腺素 E1可减轻 CPB引致的 PMN在肺内聚集 ,并减轻由此引致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0.
右经胸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出口梗阻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1%~2%左右.自1990年至2001年,本组共行右经胸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1 183例,术后发生完全性胃出口梗阻13例(1.09%),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