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将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予美多巴治疗 ,研究组予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两组于治疗前 ,治疗后 15d、1个月、3个月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第 1,3 ,4分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第 3分量表评分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 4分量表评分差异最显著 (P <0 .0 1) ,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第 1分量表改变差异不显著。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减轻治疗后并发症 ,对精神症状的改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2.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叶酸片中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含量的离子对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日本TOSHO公司的ODS-80TS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2:88,含3.88 mmol·L~(-1)四甲基溴化铵,pH 7.2),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分别在30.4~274.3 μg·mL~(-1)、0.87~2.6 μg·ml~(-1)和4.87~19.4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4,1.00O。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0.45%),99.7%(RSD=0.84%),99.5%(RSD=0.46%)。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复方叶酸片中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24.
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在生物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影响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因素作一简述,并对其在生物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近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5.
癫痫发作前后即刻血浆NO、ET1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NO、ET_1在癫痫发作的即时血浆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精神疾病符合电休克(ECT)治疗标准患者,ECT诱发癫痫发作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5分钟测定患者血浆NO、ET_1。结果癫痫发作后NO、ET_1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扩散,ET_1在缺氧状态下体内会加速释放,更加剧了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以纤维素氨基甲酸脂作为手性固定相,研究佐米曲普坦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方法 对流动相的比例、柱温以及流速等进行了优化.采用Chiralcel OD柱(250mm×4.6mm,5μm),以正已烷-异丙醇-三乙胺(85∶15:0.2,v/v)为流动相,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 用Chiralcel OD手性柱在拟定的色谱条件下可实现佐米曲普坦对映体的完全分离,分离度为1.6.R-(-)型先于S-( )型出峰.结论 流动相中异丙醇的含量由低向高变化时,有降低分离度的趋势;在流动相中增大三乙胺的比例对拆分较为有利;温度较高时,有利于对映体的分离;较低的流速可改善分离度,但会延长对映体的出峰时间.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建立用酸解法测定人胰岛素注射液中锌含量的方法。方法:将供试品与盐酸混合蒸干后,使与蛋白络合的锌转化成氯化锌,再与锌试剂反应、比色。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0.39%。本法与法定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人胰岛素注射液中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院即时予德国DWL-Embo-dop型TCD监测MES,并对MES自动分析与计数,分为阳性、阴性两大组,两组再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并分别于第2,5,7,10,15,20天监测TCD。结果:入院MES阳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20例,至第15天有19例MES消失,而对照组18例至第20天时仅有7例MES消失,两组MES消失的概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6.35,P<0.01);入院MES阴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至第20天有13例次出现MES,而对照组至第20天有32例次出现MES,两组MES出现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8,P<0.05);疏血通注射液的抑栓作用在使用第5天即出现,于第7天达高峰,至第10,15天继续作用;但停药5d后有MES复现的现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微栓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TCD栓子自动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栓子、评估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包括拔管例数、呼吸恢复时间、补救镇痛情况、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病情恢复情况,包括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便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免疫比浊试剂盒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恢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和头痛、头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补救镇痛率、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h、6h、12h、24h,对照组患者咳嗽时和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IgM、IgG、Ig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IgM、IgG、IgA均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1d,两组患者恢复质量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研究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恢复质量量表总得分、心理支持、疼痛、情绪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明显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提高患者运动、胃肠功能,提高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rTMS,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记录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上下肢体肌力及运动、平衡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上肢肌力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下肢肌力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