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和西药周期疗法治疗,疗程为6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SH、FSH/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有助于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AKT 2、S100A4 及MMP-9 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中AKT 2、S100A4 及MMP-9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KT 2、S100A4 及MMP-9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24/50)、52.0%(26/50)、74.0%(37/50),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8.0%(2/25)、0(0/25)、36.0%(9/25),P 均<0.01;AKT 2 和S100A4 的表达均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 均<0.05),MMP-9 的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三者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T 分期无关(P 均>0.05);鼻咽癌组织中AKT 2 和S100A4 与MMP-9 的表达呈正相关(P 均<0.01),AKT 2 与S100A4 的表达无关(P>0.05)。 结论:AKT 2、S100A4 及MMP-9 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方面可具有重要作用,AKT 2 和S100A4 可能通过上调MMP-9 的表达而促进鼻咽癌的发展及转移,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对判断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肿瘤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3.
DNA甲基化与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肿瘤相关基因特别是抑癌基因的过甲基化,构成其独特的甲基化谱,成为鼻咽癌的表遗传标志.本文主要综述DNA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2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以前,手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后路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横突间植骨术,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3型,单一椎体骨折。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和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5±2.9)个月。两组组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断钉、断棒的发生,而对照组有一例在术后1年发生断棒现象。结论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同时可有效恢复伤椎前柱高度,促进伤椎椎体一期愈合,减少伤椎内空壳现象的发生,重建脊柱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相关致病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30例)应用西医药物和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30例)在西医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结合治疗。分析难治突发性耳聋的相关因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发病及临床疗效关联较大,且年龄越小,发病后越早治疗,疗效越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93.08%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4,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积极感受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性生活评分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疼痛与不适评分、依赖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患者生活治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改良Elmslie-Trillat术治疗髌骨不稳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新鲜冰冻膝关节完整标本制成髌骨不稳定模型,然后采用改良Elmslie-Trillat术矫正,在MTS试验机上,通过髌骨中心外侧施加相应的载荷,传感器记求髌骨移位距离.临床组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改良Elmslie-Trillat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0例21膝临床分析.结果:实验组改良Elmslie-Trillat术后标本与膝关节完整标本生物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术后随访平均31个月(14~52个月),未见髌骨脱位复发.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62.3±5.1)分和(90.1±5.3)分(P<0.01),CT检查显示股骨髁滑车凹中心与胫骨结节水平距离(TA-GT)从术前(17.80±1.4)mm改善为(10.60±1.6)mm(P<0.01).结论:根据生物力学原则,改良Elmslie-Trillat术能有效治疗髌骨不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7.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laromosome ma-intenance 2,MCM2)基因目前已将它视为S期细胞的标志物,被认为是特异性增殖相关因子,且被认为是癌前标志物.其编码的MCM2蛋白是DNA复制的启动因子之一,其阳性表达是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的标志,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的标志,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维生素K2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年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25例,其中女412例,男113例;年龄64~91岁,平均( 79 ± 11)岁。所有患者均予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术后2~4 d给予唑来膦酸静脉输注,同时补充维生素K2以及钙剂、维生素D。获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年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3年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术后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获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坚持1年随访为189(36%)人,2年随访为131(25%)人,坚持3年随访的患者为56(10.7%)人,56例中17例为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经3年随访,患者腰背痛VAS评分(t=3.01)、ODI评分(t=0.98)、骨密度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代谢指标中,骨钙素较术前明显提高(t=5.75),β-CTX较术前显著下降(t=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长期随访治疗的依从性不高。经过椎体成形术后联合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3年的干预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39.
AKT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又名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2是AKT的重要亚型之一,可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已被定为癌基因[1].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肾绞痛率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可提高结石排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