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61.
<正>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被公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案。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确立,以及肝脏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在肝癌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62.
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被公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微创外科理念的确立,以及肝脏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使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性疾病,国内一般采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脾亢和(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切除术不仅丧失脾脏免疫功能,而且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的进—步损害较其他条件下的切脾更为严重。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了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对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79年7月至2001年8月入住我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3~80岁(平均37.8岁),肝功能Child A~B级。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症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例。…  相似文献   
64.
胚胎干细胞可由哺乳动物的囊胚内细胞群或着床后胚胎组织生殖嵴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获得,也可以由核移植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干细胞向肝脏细胞的定向分化使其可能成为肝脏细胞移植的一个重要细胞来源,为肝脏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在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尽管临床上很早就发现恶性肿瘤很少转移至睥脏,脾脏也很少发生恶性肿瘤;而且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就根据临床资料提出睥脏可能产生"抗癌因子"的假设;现今睥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发现仍然给医学界一个重大的惊喜.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现已明确睥脏的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①睥脏能产生Tuftsin(促吞噬激素,四联多肽,"睥脏因子"),这是睥脏产生的特有免疫因子,是睥脏抗肿瘤免疫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有效的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 将H9 hESC细胞株接种到基底膜提取物包被的培养板上,序贯加入含有下列诱导因子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100μg/L细胞因子活化素A( activin A)诱导3d,20 μg/L骨形成蛋白4(BMP-4)和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4d,1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5d,最后以含10 μg/L制瘤素M(OSM)及1×10-7 mol/L地塞米松(Dex)的培养液继续诱导4d.于细胞诱导分化第16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分化细胞肝脏特异性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过碘酸-雪夫反应(PAS)试验和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检测分化细胞是否具备肝细胞功能.结果 activin A、BMP-4、bFGF、HGF、OSM和Dex联合诱导的分化细胞具有类似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呈多角形或卵圆形;RT-PCR结果显示分化第16天的细胞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1-抗胰蛋白酶(AAT)等肝脏特异性基因;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分化第16天的细胞表达AFP、ALB、CK19、CYP7A1等肝脏特异性蛋白;PAS试验及ICG试验显示分化细胞具备糖原合成和ICG摄取释放等肝细胞功能.结论 体外联合多种诱导因子可诱导hESCs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管而不放置胆管引流在高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胆管引流的高龄病例临床资料,共16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时期接受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不放置胆管引流管的非高龄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1±11.31)min,平均住院时间(10.19±1.22)d;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6.80±10.58)min,平均住院时间(7.65±0.8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胆漏、腹腔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阻塞性黄疸等术后并发症。两组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管而不放置胆管引流用于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42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内镜资料,所有病例的组织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17、CD34、Vimentin、Actin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42例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占76%)。胃镜下表现:发生于胃底21例、胃体14例、胃窦7例;呈半球形隆起23例,息肉样隆起19例(45%),其中仅有3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良性胃间质瘤17例、交界性14例,恶性1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和CD3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及79%,CD117、CD34在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确诊多依靠手术病理及CD117、CD34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评价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LC术更经济、安全、微创的治疗条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择期LC术分为低、中、高气腹压三组,气腹压力A组8mmHg,B组11mmHg,C组14mmHg。对比术前术中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术后恢复等指标。结果60例LC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均顺利完成。气腹后3组血压(BP)均明显下降(P〈0.001),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气腹后3组心率(HR)均减慢(P〈0.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后3组呼吸频率(RF)均显著增快(P〈0.001),C组增加较A、B组明显(P〈0.05)。气腹后3组动脉血CO2分压(PaCO2)均明显增高(P〈0.05),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气腹后3组pH值均明显降低(P〈0.01),C组明显低于A组(P〈0.05)。气腹后3组血浆CO2含量(TCO2)、碳酸氢根(HCO3^-)明显增高(P〈0.05),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CO2消耗量、术后肩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低气腹压(8mmHg)完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LC手术需要,而且可以达到更安全、经济、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是较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目前尚无针对性强的检查手段,易于误诊。我院于1996—2006年共收治PSIL患者32例,现报道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