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44篇
  免费   12129篇
  国内免费   3788篇
耳鼻咽喉   725篇
儿科学   985篇
妇产科学   734篇
基础医学   5677篇
口腔科学   1018篇
临床医学   15409篇
内科学   7506篇
皮肤病学   909篇
神经病学   2631篇
特种医学   35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9篇
外科学   6203篇
综合类   29261篇
预防医学   13766篇
眼科学   1264篇
药学   11486篇
  113篇
中国医学   11739篇
肿瘤学   5187篇
  2024年   536篇
  2023年   2708篇
  2022年   2937篇
  2021年   2660篇
  2020年   3127篇
  2019年   3232篇
  2018年   3179篇
  2017年   1505篇
  2016年   2540篇
  2015年   2855篇
  2014年   5381篇
  2013年   4226篇
  2012年   4995篇
  2011年   5319篇
  2010年   4873篇
  2009年   4860篇
  2008年   4895篇
  2007年   5280篇
  2006年   4631篇
  2005年   4805篇
  2004年   4267篇
  2003年   3897篇
  2002年   3126篇
  2001年   3321篇
  2000年   3673篇
  1999年   3201篇
  1998年   2738篇
  1997年   2636篇
  1996年   2418篇
  1995年   2364篇
  1994年   2012篇
  1993年   1575篇
  1992年   1415篇
  1991年   1312篇
  1990年   1070篇
  1989年   921篇
  1988年   615篇
  1987年   510篇
  1986年   413篇
  1985年   395篇
  1984年   314篇
  1983年   329篇
  1982年   296篇
  1981年   255篇
  1980年   162篇
  1979年   111篇
  1978年   58篇
  1976年   29篇
  1965年   49篇
  1964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本实验采用慢性拘束应激诱导的H1N1流感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模拟临床上情志郁结、肝火犯肺,研究清肝泻肺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观察21天内的生存和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的第6天取部分小鼠肺脏检测病毒性肺炎和磷脂过氧化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清肝泻肺方能够缓解慢性拘束应激负荷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生存率和健康率下降,抑制小鼠肺部流感病毒的复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的清肝泻肺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结果显示,该网络包含171个单体化合物和260个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清肝泻肺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氧化应激有关。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跨区域医联体核心医院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影响因素,为深化医联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2021年核心医院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计算运行效率变化情况。结果核心医院各项投入明显增加,医疗业务产出同步增长,医院运行效率经历了动态波动后持续向好。结论通过构建管理共同体,逐步优化契约,争取医保政策支持,合作共建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三七、熟大黄、紫花地丁、厚朴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处方中人参皂苷Rg_1的含量,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_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g_1进样量在0.832~4.992μg(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8%,RSD为0.5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是长效针灸,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针灸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的核心技术是穿刺技术,穴位埋线的三大要素中,针具、埋藏物、穿刺技巧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针具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一次飞跃,埋藏物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二次飞跃,穿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终末阶段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科学合理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因此明确安宁疗护的准入标准是推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制定方法、具体内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国内三家医院临床确诊隐球菌病的分布、药敏试验、临床特点以及抗生素治疗等,提高临床对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 2019 年国内三家医疗机构33 例确诊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和药敏结果。结果 33 例隐球菌病患者(男性25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50.4±12.6 岁,10 例无基础疾病。33 株隐球菌中新生隐球菌31 株,格特隐球菌2 株,其中16 株(48.5%) 来自脑脊液,7 株(21.2%) 来自肺穿组织。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有发热18 例,头痛14 例,恶心呕吐9 例。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没有获得耐药;1 株对氟胞嘧啶有获得性耐药。脑隐球菌病主要选择两性霉素B 进行治疗,肺隐球菌病选择氟康唑,好转15 例,死亡3 例,转院8 例,另有7 例未经治疗转院。结论 隐球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发热、头痛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单纯肺隐球菌病无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绝大多数菌株均没有获得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护理要点。方法将该院收集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8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护理常规,血糖控制组用术后血糖强化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护理前后血糖监测值、生命质量;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例数。结果血糖控制组满意度、血糖监测值、生命质量、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例数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后血糖强化控制护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在浸润性小叶癌(IL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乳腺密度对其影响。方法:选取75例术前30天内行MRI检查的I-Ⅲ期ILC患者列入本项研究,根据腺体含量评估乳腺密度,在MRI下测量肿瘤大小,并对比其与病理大小的一致性。结果:75例入组患者中26例(34.7%)患者经MRI评估发现新的可疑病灶,20例(26.7%)患者改变了手术方式。高密度乳腺型患者额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密度乳腺型患者(51.6% vs 22.7%,P=0.010)。MRI评估肿瘤大小在低密度乳腺型患者中容易被低估(36.4% vs 12.9%,P=0.024),在高密度乳腺型患者中容易被高估(6.8% vs 29.0%,P=0.010),但两组患者与病理大小一致性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ILC患者术前乳腺MRI检查能够提高额外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而乳腺密度是影响MRI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