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行侧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5~48个月)。随访结果: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中损伤胸膜3例,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伤口感染、生殖股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 侧前路减压固定具有减乐直接彻底、能很好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标本的动脉组织超微病理变化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气阴两虚瘀阻型、脉络热毒型、气血两虚瘀阻型患者100例,以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分型截肢标本的胫后动脉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3个证型均存在着严重的纤维病变,且病理结构改变上存在着不同,临床表现较重的脉络热毒型在超微病理表现上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23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根据黄公怡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安全可靠、能允许术后早期部分负重等特点,是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4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依术前症状和MRI颈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相关性,即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恢复差;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明显,恢复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辅助smith& nephew 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ASE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并发症少、创口小,能良好的保护三角肌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如能正确的掌握适应证,手术的熟练度则是治疗肩袖损伤最具疗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建立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回顾性总结207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螺钉固定、内固定加骨肌瓣及髋关节置换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螺钉固定组114例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优良率57.02%(65/114),并发症发生率为30.70%(35/114),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3.68%(27/114);内固定加骨肌瓣组41例优良率63.41%(26/41),并发症发生率12.19%(5/41);髋关节置换组52例优良率82.69%(29/52),并发症发生率为3.84%(2/52)。结论关节置换组较其他2组优良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置换能提高60岁以上病人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Tomita分值高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4年10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1例50个椎体,所有患者Tomita评分均在7分以上,均为多节段脊柱转移瘤,以VA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估活动能力作为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21例患者共50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术程顺利,VAS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为(8.53±0.72)分和(1.80±0.66)分(P<0.05);ECOG分级4级者1例,改善为3级,3级者11例中10例改善为2级,2级9例中3例改善为1级;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Tomita评分脊柱转移瘤可快速缓解脊柱病灶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五脏元真通畅之"五脏"代表整个机体,"元真"为正气之代称,"通畅"为正气流通、畅行无阻。五脏元真通畅可理解为人体正气充沛且顺畅。正气通畅为健康的基本前提,正虚或邪阻所致的元真不畅为发病的基本原理,疾病是"元真不畅"的结果。在临证诊察疾病时,要明确脏腑或经络、血脉等何者不畅,审查不畅之因,从而完成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元真不畅的具体原因,随证治之,虚者补之使通,实者攻之使通。通畅元真的方法,应根据正邪双方的状态而定,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兼顾。方因法立,治法之总目的在于恢复五脏元真通畅,因此,组方之药需具能动之性,即使补虚,亦不可呆补,应补而兼通。除了用药以外,还应适应病证需要,做好药后护理。五脏元真通畅思维可以看作是仲景临证诊疗疾病的核心思维。  相似文献   
19.
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治病为目的”,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1].这一重大转变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医学由治病转向保健,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重视科技也注重人文关怀[2].人们的思想意识由治已病转变为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保健为先的治未病思想[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新科技、新材料研发治未病的适宜技术、适宜产品,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腰椎椎体融合率、椎间高度及丢失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48.2±8.3)%,优良率为85.6%。椎体滑移距离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4个月,平均6.8个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少,适用范围广,脊柱的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