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复方蛇龙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蛇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24 h-UTP)和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马松(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病理和足细胞超微结构;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肾脏组织中NLRP3、 Caspase-1、IL-1β、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病理显示肾脏纤维化明显;足突融合变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给药组TP、ALB、Scr、BUN、TC、24 h-UTP及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NLRP3、 Caspase-1、IL-1β、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蛇龙胶囊可能通过抑制N...  相似文献   
32.
牛磊  郑颖  边慧慧  郑博文  安娜  刘奕 《口腔医学》2016,(12):1104-1107
目的观察中国东北地区3~24岁正畸患者的蝶鞍形态,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变化,为临床诊断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5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1 758例,测量每位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分别得出男性和女性蝶鞍的长度、深度、最大直径,观察蝶鞍形态伴随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蝶鞍的长度、深度、最大直径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18岁以后蝶鞍形态趋于稳定。蝶鞍的长度、深度变化均匀而缓慢,蝶鞍的最大直径的变化存在高峰期,即男性12~16岁,女性10~14岁。结论蝶鞍大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蝶鞍的最大直径的变化存在高峰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不同时相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量化参数联合强化特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114例因单发乳腺肿块接受CESM患者,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3 min(CESM早期,T1)、4~5 min(CESM中期,T2)及7~9 min(CESM晚期,T3)摄患侧头足(CC)位、首次内外斜(MLO)位及二次乳腺MLO位片;经处理获得相应减影图,测算病灶灰度值(LGV)、病灶与背景灰度值比值(LBR)、相邻2个时相病灶灰度值差(LGVD)及LBR变化率,根据2个相邻时相LGVD或LBR变化率评估病灶强化特点为上升型、平台型或流出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时相CESM量化参数联合强化特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 114例中, 恶性84例(恶性组)、良性30例(良性组),组间LBRT1及LGV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GVT1+LGVT2+强化特点T1-T2及LGVT1+LGVT2+LGVT3+强化特点T1-T2-T3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分别为83.30%和91.60%,特异度分别为63.30%和53.30%;LBRT1+LBRT2+强化特点T1-T2及LBRT1+LBRT2+LBRT3+强化特点T1-T2-T3的敏感度分别为80.90%和86.70%,特异度分别为73.30%和56.60%。结论 不同时相CESM量化参数联合强化特点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相似文献   
34.
BRAF基因,位于染色体7q34编码一个67 000~99 000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产物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者先后发现并揭示出BRAF基因变异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关系.随着探索的深入,部分学者以BRAF基因作为治疗靶向进行研究,并初步取得成果.对BRAF基因及其突变的研究可能在未来恶性黑素瘤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产生临床价值,为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肝动脉三维灰阶超声造影(3D-CEUS)用于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26例肝移植供体或怀疑肝动脉并发症的肝移植受体进行常规彩超、二维灰阶超声造影(2D-CEUS)和3D-CEUS检查。评价3D-CEUS的图像重建成功率及重建的肝动脉三维图像质量。结果 26例患者3D-CEUS可显示21条肝动脉,图像重建成功率81%。用3D-CEUS重建的肝动脉三维图血管连续性好,可显示冠状面Z轴上的、细小或迂曲的分支或属支,能帮助判定肝动脉段分支起源,能明确地显示血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3D-CEUS检查具有三维图像直观、立体、清晰的特点,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BRAF基因,位于染色体7q34编码一个67 000~99 000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产物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者先后发现并揭示出BRAF基因变异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关系.随着探索的深入,部分学者以BRAF基因作为治疗靶向进行研究,并初步取得成果.对BRAF基因及其突变的研究可能在未来恶性黑素瘤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产生临床价值,为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制备以HER2受体为靶点的靶向纳米级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外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制备生物素化Herceptin单抗,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及生物学活性;薄膜水化-声振法制备生物素化纳米微泡,以生物素-亲和素为桥梁制备HER2为靶点的靶向纳米级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对SKOV3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寻靶能力及靶向结合的体外超声显像.结果 平均每分子Herceptin单抗可与16个生物素分子结合;与游离单抗相比,生物素化抗体的活性未见明显降低(P>0.05).体外寻靶实验观察:靶向纳米微泡组SKOV3细胞表面有明显的红染纳米微泡与其牢固结合,沿细胞表面排列较规则;非靶向组SKOV3细胞表面未结合红染的纳米微泡.靶向纳米微泡体外超声显像:细胞爬片与靶向纳米微泡孵育后可明显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超声显像.结论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成功构建了以HER2为靶点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与SKOV3细胞结合后有明显超声显像效果.  相似文献   
38.
p73 基因是Kaghad 等在非洲绿猴细胞株(COS)细胞cDNA 文库中利用TRS-1 结合区和互补寡核苷酸杂交中偶然发现的,定位于人染色体1p36.2-1p36.3.p73 与p53 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都有很高的同源性,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的相关性,为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49例为试验组,其中男120例,女性129例;仅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者患者29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0例,女146例;所有患者年龄18 ~ 36岁。Winceph 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和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蝶鞍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蝶鞍深度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试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扁平状、圆形和椭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鞍桥发生率为68.27%,对照组为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和形态显著相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0.
皮肤恶性肿瘤56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探讨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思路及线索。方法对1997年~2008年在本科确诊的并符合一定的筛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瘤、鲍温病、其他恶性肿瘤"几大类。并将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①共计有568例恶性肿瘤病例入选,其中鲍温病113例(19.9%),基底细胞癌270例(47.5%),黑素瘤27例(4.8%),鳞状细胞癌总计113例(19.9%),其他恶性肿瘤45例(7.9%);②所有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60.4±14.4)岁。所有恶性肿瘤病例发生部位频率最高为头面颈部,总计有319例(56.2%),其中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发生于头面颈部比率最高。黑素瘤多发生于四肢末端,鲍温病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③所有恶性肿瘤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为320例(56.3%);④在12年间,皮肤恶性肿瘤确诊病例数虽然逐年上升,但确诊病例数占同期病检总数比率却相对平稳。结论云南省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