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2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61.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CO2)气腹合并头低臀高位对妊娠期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评估妊娠期腹腔镜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开始即进行CO2气腹合并头低臀高位,手术结束后去除CO2气腹及头低臀高位。分别测量术前10 min、手术中及术后15 min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母体心率(MHR)以及胎心率(FHR),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臀高位后双侧子宫动脉PI、RI及S/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3,P<0.05;t=2.63,P<0.05;t=10.52,P<0.05);双侧子宫动脉PSV与术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93.29,P<0.05;右侧:t=76.99,P<0.05);母体血p H值降低、Pa C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t=4.39,P<0.05)。术后15 min子宫动脉PI、RI、S/D及PSV与术前1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t=1.72,P>0.05;t=1.05,P>0.05;t=1.68,P>0.05;t=1.84,P>0.05;右侧:t=1.70,P>0.05;t=0.89,P>0.05;t=1.66,P>0.05;t=1.91,P>0.05);母体血p H值和Pa CO2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t=1.23,P>0.05)。手术中MHR及FHR较术前10 min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5;t=5.51,P<0.05),术后15 min MHR及FHR仍低于术前10 min MHR及F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5;t=7.08,P<0.05)。结论:妊娠期腹腔镜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臀高位可引起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血供减少、母体血p H值降低、Pa CO2升高,但CO2气腹合并头低臀高位去除后母体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母体血p H值和Pa CO2均能迅速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62.
宫颈癌是妊娠期妇女第3大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处理,应在治疗患者肿瘤本身及维护母儿健康之间取得平衡,这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共识及指南,均以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治疗方案上也存在分歧,迄今对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拟就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疗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患儿男性,11岁,体重18kg。4岁时因咽部异物感、喘憋,曾去其他医院就诊,颈部X线检查显示喉部新生物,予以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并转我院行喉部乳头状瘤切除术,并继续留置气管套管,术后恢复良好。患儿3年前曾来我院换气管套管1次,此后,除了刺激性咳嗽较频外,无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一直未来医院复查。此次入院前半个月的一天早晨患儿剧烈咳嗽时,气管套管脱落,发现气管套管完全断裂,近端咳出的有2/5,其余部分未见咳出,  相似文献   
64.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的MRI技术,能够识别传统CT和MRI难以发现的脑微观结构改变,特别是神经纤维束的变化和方向,可以从评估、恢复机制、预后等方面量化反应神经束的结构和连续性,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和认知方面。  相似文献   
65.
<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并逐渐应用于儿童脑性瘫痪、孤独症、精神障碍、多动症等的评估和治疗,下面对其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经颅磁刺激概述1.1经颅磁刺激基本原理通常应用的是"8"字形绝缘线圈,它与一电容器相连接,将其放在头皮的特定部位,当电容器瞬间放电的电流通过这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微型种植体颈部柱状构型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设定种植体颈部为光滑柱状结构,高度分别为0mm、0.5mm、1mm、1.5mm、2mm。分别建立1mm、2mm皮质骨厚度的微型种植体-颌骨有限元模型,比较正畸加载下骨组织内应力分布的情况。结果:颈部柱状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明显均匀,传统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较集中。颈部柱状高度的变化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不大。结论:本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颈部柱状结构能明显改善微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HBV感染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2例HBV携带者、231例慢性乙型肝炎、61例肝炎肝硬化、18例原发性肝癌和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本组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7±5.4、43.6±4.3和29.2±5.4;HBV携带者、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7.3±11.2、70.0±12.5、64.4±16.5和58.4±43.4,除HBV携带者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9±7.7、36.6±12.5、35.4±12.4和31.2±22.0;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9.2±7.4、28.8±9.9、24.5±9.7和20.6±13.0,其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与正常人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病情进展,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了细胞免疫功能而致感染慢性化和重症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治疗+介入治疗,观察组(43例)实施常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观察组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的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血流分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①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扁平瘢痕、正常皮肤组织的Zn、Cu、Fe、Mn、Se 5种微量元素含量;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周围皮肤5种微量元素含量;③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均减少,且较自身正常皮肤均显著性下降,而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间、扁平瘢痕与正常皮肤间、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皮肤与正常皮肤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瘢痕疙瘩内部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央部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边缘部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增生性瘢痕中央部和边缘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量元素变化与瘢痕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梅毒患者的眼底病变构成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9年北京佑安医院AIDS患者395例。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梅毒分为AIDS组和AIDS合并梅毒组。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压、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并行艾滋病、梅毒相关全身检查。主要指标 BCVA、眼前节反应、眼底病变情况、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状态、CD4+T细胞计数、血HIV-RNA载量以及血CMV-DNA。结果 AIDS组患者266例,眼底异常者163例(61.3%),其中男性149例(91.4%),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66例(40.5%),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94例(57.7%),血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27个/μl; AIDS合并梅毒组患者129例,眼底异常者93例(72.1%),与AI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中男性92例(P=0.014),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40例(31.0%),梅毒相关眼底改变26例(20.2%),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5例(19.4%),眼前节阳性反应者23例 (P=0.010),63例(67.7%)患者眼底病变位置为中央型(P=0.040),血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33.5个/μl(P=0.007),均明显高于AIDS组。结论 AIDS合并梅毒患者眼底病变患病率高于单纯AIDS组患者,且血CD4+T细胞计数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