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田中  邓忠良 《重庆医学》2015,(6):810-812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OVID 和 Cochrane CENTRAL 外文数据库,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及评估,采用 RevMan5.2.6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7篇文献(共353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经皮穿刺较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失血量(RR=1.89,95%CI :1.55~2.29)和手术时间(RR=1.21,95%CI :1.12~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经皮穿刺组矫正矢状后凸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传统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穿刺及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但是经皮穿刺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创伤更小、失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活素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8~12月龄雌性新西兰大耳兔卵巢去势法10周得到Ⅰ型骨质疏松模型,再行桡骨骨折造模,从而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含1g/(kg·d)骨活素胶囊的生理盐水和淀粉糊5ml灌胃,在2、4、8周随机选取动物行影像学、血液生化指标、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骨活素干预的实验组动物较对照组骨痂、骨小梁形成增多增快,骨痂力学强度增强.结论:骨活素胶囊能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克隆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观察其对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从人肝克隆OPG基因全长cDNA,利用穿梭质粒将OPG基因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OPG;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AdOPG感染兔BMSCs,以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BMSCs对OPG的表达。比色测定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AdOPG感染BMSCs后5d时碱性磷酸酶(AIJP)的表达。结果:克隆获得人OPG基因,测序与Genebank一致,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OPG滴度达10^9 efu/ml,AdOPG感染BMSCs5d后ALP活性值为(21024±507)IU,AdGFP对照组为(3079±89)IU,空白对照组为(2156±78)IU。结论:骨保护素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4.
背景:甘草酸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肾、肠等器官,对骨骼肌的研究甚少。 目的:验证复方甘草酸苷对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血清学及组织形态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09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每组8只。 方法:模型组动物制备右后肢骨骼肌缺血损伤模型,缺血4 h后再灌注24 h;复方甘草酸苷组动物缺血4 h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0 mg/kg,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动物仅游离出股动脉不进行缺血,4 h后缝合切口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肌肉损伤后甘草酸苷对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及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假手术组的血浆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假手术组的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湿质量/干质量比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10倍镜下坏死肌纤维数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5)。骨骼肌组织中P-选择素 mRNA 表达水平假手术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对27例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后3 d和随访时的活动能力(MDS)、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的改善情况.结果 2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基本消失,72 h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 d(2.2±0.9),较术前(7.8±1.4)显著下降(P<0.01);随访时VAS为(1.5±1.0),较术后又有所下降.MDS术后3 d(1.0±0.8),较术前(2.4±1.2)显著下降(P<0.01);随访时为(1.0±0.9),与术后相当.术后随访5~12个月,腰痛无复发.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根据骨折椎体的特征,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后凸成形术,为患者降低一定的医疗费用,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46.
程昀  邓忠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39-1240
自1869年Goujon[1]首先发现红骨髓具有成骨能力以来 ,骨髓移植 (BoneMarrowTransplantingBM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开始为大家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 ,骨髓移植在骨科中的应用逐渐广泛 ,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取得了较大进展。1自体红骨髓的成骨性能骨髓主要由血  相似文献   
4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广军  邓忠良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21-132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 ,分析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36例住院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控或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36例共穿刺成功 76个椎体。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为 7 6± 1 4 ,术后 72hVAS为 3 7± 1 3,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P <0 0 0 1)。随访 8~ 13个月 ,未发现椎体进一步压缩及脊髓受压征象。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稳定 ,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不成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波及关节的复杂骨折。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跟骨关节内骨折恢复原来的解剖关系和坚强内固定对其治疗的重要性。笔者自1999年4月至2003年7月对3l例共43侧跟骨关节内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3~26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9.
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 8只成年杂交山羊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均在C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行L2 、L3 、L43个椎体的椎弓根穿刺 ,A组单侧穿刺保持较大的压力 (5 7 8kPa± 3 3kPa)注入 ,B组两侧椎弓根穿刺形成减压孔以相对较低的压力 (48 5kPa± 2 6kPa)注入 ,两组均同时测量推注时的压力、注入前后的心率、平均颈动脉压和血气分析 ,处死后行肺组织切片染色。结果 A组对心率、平均颈动脉压、血气分析和肺内脂肪滴的影响要大于B组 (P <0 0 5 )。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推注压力越大 ,越易引起心肺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cous kyphoplasty,PKP)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技术, 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PKP还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从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目前两者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和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等[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