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骨质疏松症(osteor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2.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客观评价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补肾壮骨冲剂、密钙息治疗2年。另设67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治疗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并测定前臂骨密度,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综合疗效分析。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密钙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1%和89.6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84%)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与密钙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相仿,而补肾壮骨冲剂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998—07/2004—07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的部队及地方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86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9例(只作对症处理)。采用丹麦产1100A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左前臂尺、桡骨。计算出前臂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1.05&;#177;0.04)g/cm]明显高于治疗前[(0.99&;#177;0.05)g/cm](t=2.77,P&;lt;0.05);前臂骨密度[(0.42&;#177;0.01)g/cm^2]明显高于治疗前[(0.34&;#177;0.02)g/cm^2](t=2.56,P&;lt;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骨矿含量及骨密度的水平。治疗组5年新骨折率为9%(8/8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23%(16/69)(x^2=5.317,P&;lt;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估178名老年男性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78名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测量受试者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大粗隆(troch)、左侧股骨上端(femur)的骨密度,并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每组受试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25OHD进行统计学描述,并进行方差分析。分别对3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进行充足(75~375nmol/L)、相对缺乏(50~75nmol/L)、绝对缺乏(<50nmol/L)的描述。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人数分别为70例(39.33%)、66例(37.08%)和42例(23.59%)人。各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25OH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2.86%、18.18%、19.05%,血清25OHD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平均值分别为60.00、59.88和52.88nmol/L,3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中广泛存在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骨密度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配合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随访,通过FPS-R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70例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治疗2周后膝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两组VAS和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VAS和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各条目评分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玻璃酸钠.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五年内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辩证、用药、结果等方面了解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情况。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工具,以"骨质疏松"为主题词,选择中医、中药、临床研究为副主题词进行扩展,排除动物实验、综述以及发病机制探讨类文献,从临床研究文献的基本要素:文献质量(随机、双盲、对照等)、文献内容(辩证、治疗方法、方药等)以及文献计量学(年度分布、地区分布、期刊分布等)评估研究的质量,总结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概况。结果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逐年上升,治疗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大多制成方便服用的中成药制剂,疗效较好。研究的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尚无此类报导。质量好的临床研究较少。结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关于中医药对骨质疏松发病机理的作用、疗效特点等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深入和提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微血管改变与中医瘀血疼痛的关系.方法 18例股骨头颈标本(1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4例中青年外伤性粉碎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作对照)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老年组骨微血管变形、狭窄、萎缩甚至断裂,并在骨小梁断端观察到游离红细胞,骨小梁稀疏、变细、穿孔,小梁间隙增大,骨板层排列紊乱、松散、残缺,显微骨折以及微骨裂明显增多.结论 微血管改变是瘀血证的病理基础;瘀血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痛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引起血供减少、微循环障碍,不能正常营养骨组织及神经,致成骨减少、骨量降低、纤微骨折增加、骨小梁超微结构改变以及骨内压增高等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合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骨萎"、"骨痹"、"腰背痛"、"骨枯"等范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