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定量分析及电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方法 :复制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和药物喜德镇治疗 15d ,运用高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海马CA1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 ,电针和药物可明显增加以上各参数 ,且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坏死、脱失 ,抑制其细胞数目减少 ,可能为针刺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
张学诚  赵建新  陈建华 《河北医学》2016,(11):1868-1870
目的:通过对肛周脓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肛周脓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应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肛周脓肿患者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结果:从300例肛周脓肿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262例,阳性率87.30%,共分离出3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4株,占72.67%,革兰阳性菌88株,占27.33%,混合感染占22.90%.检出的322株病原菌中,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普遍较低.检出病原菌中产ESBLs 98株,占30.43%.结论:肛周脓肿感染仍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部分患者为混合感染,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且病原菌产ESBLs率较高,故合理应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前列宁Ⅰ号配合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8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4 2例 ,采用前列宁Ⅰ号配合坐浴疗法 ;对照组 14 0例 ,采用口服男康片配合坐浴疗法。 2组均 4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前列宁Ⅰ号配合坐浴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 ,恢复或减少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数 ,增加卵磷脂小体 ,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4.
甲状腺机能亢进 (简称甲亢 )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本病为自体免疫病己确信无疑。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 (TSI)或TSH受体抗体 (TRAb) ,能从 95 %病员血清中检出 ,能与TSH受体或有关组织结合 ,具有抑制TSH ,激活腺苷环化酶与加强甲状腺细胞功能。目前认识 ,可能由于病体Ts细胞的免疫监护和调节功能有遗传性缺陷 ,当受刺激、感染等应激时 ,体内免疫稳定性被破坏 ,“禁株”细胞失去控制 ,其结果引起产生TSI的B细胞增生 ,在Th细胞的辅助下分泌大量自体抗体TSI而致病。本研究是进一步分析探讨甲亢病人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5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对照同期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72例病例,分析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结果 共完成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97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2例。无失败病例,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5(42.8±4.8)min vs. 35~50(42.4±4.6)min,t=0.342,P=0.733],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vs. 4.1%,P=1.000)。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人群,注意操作技术细则基础上,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CT影像组学特征与mRNA的关联性,说明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的潜在基因组学机制。方法 利用影像组学分析队列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癌病理分级。利用基因组学分析队列识别病理分级相关基因模块,筛选前30个关键节点(Hub)基因并使用Hub基因构建基因模型预测病理分级,将结果映射至影像基因组学拓展队列并将基因与影像组学特征关联。结果 筛选出4个与病理分级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其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为0.938。WGCNA分析得到5个基因模块与病理分级相关,影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5个基因模块中有271个基因相关,332个基因与组学特征不相关,前30个Hub基因有8个与影像组学特征相关,22个Hub基因不相关,两者所富集的通路不一致。从30个Hub基因筛选得到的5个Hub基因组成的逻辑回归基因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效能为0.736,用于构建模型的5个基因中有2个基因与影像组学特征相关,3个基因与影像组学特征不相关。结论 CT影像组学模型较基于mRNA构建的基因模型的预测效能高。CT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相关的mRNA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7.
赵建新  王西峰  陈勇 《地方病通报》2005,20(3):36-36,38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病情现状,评价改水效果,制定改水计划.方法儿童氟斑牙、残废型氟骨症调查;测定内、外环境氟含量及外环境砷含量;病区村一般情况.检查、测定方法按统一方案执行.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与病区程度呈反比.查出一例残废型氟骨症病人.轻病区儿童尿氟含量高于中、重病区.水氟含量超标69份,超标率70.41%,总均值为1.76mg/L,砷含量正常.结论改水降氟措施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有所下降,改水进度缓慢和设施的报废是病情下降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病灶肿瘤组织Ki67表达与葸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共129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前瞻性检测乳腺原发病灶粗针病理切片Ki67的表达水平,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2000)及Miller-Payne病理学分级标准分别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MRI及病理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探讨Ki67不同表达水平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经MRI评价87例(67.4%)有效,经组织病理学评价99例(76.7%)有效,经临床疗效综合评价110例有效(85.5%).Ki67表达≤10%组上述三种疗效评价方法的有效率分别为50.0%、62.5%及71.9%;Ki67表达>10%组则分别为73.2%、81.4%及8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30、0.010).经统计检验,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综合疗效呈线性相关.结论 Ki67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行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发病率,并进行预后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2003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癌分类,对1998~2001年经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5例原发乳腺癌重新进行组织学分析,并利用NPI值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65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2.86岁,79.3%的患者年龄位于40~69岁,小于40岁占11.3%。临床分期0、Ⅰ、Ⅱ、Ⅲ、Ⅳ期分别占5.3%、27.1%、55.0%、11.3%、1.2%。导管原位癌30例(5.3%),浸润癌535例(94.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432例,占76.5%,位居首位。混合型癌31例(5.5%),黏液癌23例(4.1%),浸润性小叶癌22例(3.9%),浸润性筛状癌13例(2.3%),其他14例(2.5%)。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2.4%。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6%和84.1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与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呈负相关(P均0.01)。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PI值与10年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组织学分级(P=0.0271)和淋巴结分期(P0.001)与无瘤生存率负相关。结论:该院经治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欧美,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与亚洲其他国家接近。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分期、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尤其是NPI值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严格鉴别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常用腧穴,梳理已有知识结构,探讨该领域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关于针灸治疗LDH常用腧穴的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针灸治疗LDH常用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后的图谱共有511位作者被纳入,其中有49位作者发文量≥3篇;共有317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22所机构发文量≥3篇;共有128个关键词被纳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电针,最常用的穴位是夹脊穴。结论 LDH的针灸治疗领域中研究最多的依然是传统常用腧穴,如夹脊穴、环跳穴等,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中采用远端取穴的方式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领域中形成了多点取穴治疗的新型诊疗思路,充分显示了中医针灸的特色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