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病人护理安全事件自愿报告探索与事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护理相关病人安全事件获取的方法;分析护理相关病人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理人员自愿报告法和对病人访谈法,对2935例病人发生的护理相关安全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事件的类型、后果、原因、可预防性等。结果:护理人员自愿报告了141起与护理相关的安全事件,分为14类。结论:在一种非惩罚的环境中,护理人员能积极报告差错及非差错性等事件;威胁病人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系统中多个环节存在问题所致;建立一个非惩罚自由报告差错等事件的系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三线法计算气胸患者的肺压缩程度,以探索更简便、精确的估算方法。方法:分析36例气胸患者的80幅直立后前位X线片(球管距离1.5m):①分别应用体积法[(R2H-r2h)/R2H]和传统面积法[(ab-a'b')/ab]得出其肺压缩率,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②测量每张胸片肺萎陷后3个固定点处的脏层与壁层胸膜间距离,计算距离之和(A+B+C),并与体积法所测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面积法与体积法所测值相关,但两者间存在差异,面积法计算肺压缩率比体积法低估约(3.95±5.16)%。根据体积法与三线法的回归分析得出,计算肺萎陷程度的公式为Y=2.20+[3.65×(A+B+C)],r=0.95,P<0.0001。结论:三线法是计算气胸肺萎陷程度方便而准确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  相似文献   
94.
目的获得基本反映广东省水平的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和常见乳腺疾病患病的相关资料,为乳腺疾病的防治尤其是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区域性乳腺疾病监测网,对普查和乳腺专科门诊共55059例病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5种常见乳腺疾病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40.83%),乳腺纤维腺瘤(3.83%),乳腺炎(1.19%),乳腺癌(0.28%)和乳管内乳头状瘤(0.25%).各疾病各有其高发年龄段.筛查出乳腺癌153例,其中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占31%.结论建立乳腺疾病监测网,能有重点地开展乳腺疾病防治尤其是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58-260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尼达尼布对肺纤维化小鼠肺功能及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36只小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24只构建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尼达尼布组12只。术后14 d,尼达尼布组灌胃尼达尼布100 mg·kg-1,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干预后4 h检测小鼠肺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活转录因子6(ATF6)蛋白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尼达尼布组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10.24±1.10)ml、(6.35±0.72)ml、(8.41±0.95)ml,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分别为(7.68±0.89)ml、(3.37±0.56)ml、(5.20±0.74)ml; 3组的GRP7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2±0.02)、(0.39±0.04)、(0.22±0.03),ATF6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3±0.04)、(0.53±0.06)、(0.40±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尼达尼布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的学生家长分担餐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合理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国22个省726个国家试点县,分别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其他供餐3种供餐方式,抽取8 109所小学和初中作为调查对象纳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县、学校基本情况和家长分担餐费状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分担餐费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占全部监测学校的30.2%。在中、西部地区,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比例分别为51.5%,20.3%;在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中,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中、西部学校的学生家长分担餐费的金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8,89.54,P值均<0.01),中部小学生家长分担餐费≥2元的比例为38.7%,西部为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学段为初中或九年一贯制,供餐模式为食堂供餐或其他供餐,学校规模为大型,营养膳食补助用于午餐,中、高家庭收入水平,中、低监测县投入水平,监测县有其他营养公益项目,监测县工作经费不足的学校家长分担餐费的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22,1.51,1.36,1.74,3.74,1.38,11.58,2.40,3.15,1.50,2.12,3.36,1.34,P值均<0.05)。  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校学生家长分担餐费比例较低,可能受经济水平、供餐模式、学校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校食堂食物供应中能量与宏量营养素供应变化趋势,为推进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合理供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从2012—2017年,对中西部22省699个国家试点县,按照不同的供餐模式抽取10%的学校进行监测,计算学校每人每天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供应量、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并与《学生营养餐指南》(WS/T 554—2017)进行比较。  结果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试点学校供餐的能量和蛋白质每日供应量呈上升趋势,能量从2012年的1 566.5 kcal(1 kcal=4.18 kJ)增加到2017年的1 927.4 kcal,蛋白质从49.0 g增加到61.0 g;脂肪供能比从31.9%上升为34.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逐步下降(F值分别为83.38,128.36,20.27,17.28,P值均 < 0.05)。2017年能量供应量达标率为17.5%,蛋白质供应量达标率为26.8%。  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能量和宏量营养素供应仍不合理。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西部贫困农村食堂食物供应的膳食指导,为改善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学生缺勤状况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在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中,在每个县按照供餐模式分层后随即抽取10%~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收集2012—2017年的每年3—6和9—12月学生出勤信息。  结果  2012—2017年监测学校的学生总缺勤率为26.0/万,2012—2016年由30.8/万逐年下降至23.4/万,2017年又增高到28.2/万。西部地区学生缺勤率(29.4/万)高于中部地区(21.5/万),小学生病假缺勤率(15.0/万)高于初中生(13.4/万),初中生事假缺勤率(16.9/万)高于小学生(9.9/万);混合供餐学校学生缺勤率(28.5/万)高于食堂供餐学校的学生(26.4/万),后者又高于企业供餐者(25.0/万)。病假缺勤率以12月为最高(18.4/万),事假缺勤率以6月为最高(14.6/万)。  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缺勤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地区、学段、供餐模式及学校属地的学生缺勤率不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全国2010年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定时数据库,筛选出2010年新报告HIV/AIDS并整理出随访结局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40 335例HIV/AIDS中,11 975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生存时间为63.1(95%CI:63.0~63.2)个月,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69.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5~34、35~44、45~54和≥55岁组因艾滋病死亡的风险分别是15~24岁组的1.41倍(95%CI:1.29~1.54)、1.90倍(95%CI:1.74~2.07)、2.24倍(95%CI:2.04~2.46)和2.81倍(95%CI:2.57~3.08);HIV/AIDS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CD4)值≥500个/μl是CD4值<200个/μl 的0.12倍(95%CI:0.11~0.13);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是未接受治疗者的0.11倍(95%CI:0.10~0.12)。结论 确诊时年龄、确诊时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