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5篇
  免费   1433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428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1070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3265篇
内科学   1745篇
皮肤病学   538篇
神经病学   378篇
特种医学   1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4篇
外科学   1847篇
综合类   6955篇
预防医学   3079篇
眼科学   218篇
药学   2758篇
  27篇
中国医学   3044篇
肿瘤学   722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1190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296篇
  2011年   1446篇
  2010年   1328篇
  2009年   1384篇
  2008年   1385篇
  2007年   1336篇
  2006年   1308篇
  2005年   1416篇
  2004年   1290篇
  2003年   1004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830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720篇
  1998年   598篇
  1997年   607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509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33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101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16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本刊讯日前,第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委员换届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核心,并就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俞梦孙院士当选为第四届委员会主任,焦海川、任国荃、卢爱丽、王澍仁、王智彪等专家教授任副主任,张楠为秘书长,马永春、王勤、陆庆国为副秘书长。全国共有49人(其中常委23人)当选为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大会听取并通过了俞梦孙代表第三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报告,焦海川常务副主任所做的关于修改“学会工作规则”的报告以及张楠秘书长代表第四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计划报告。此次学会人选方案经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等抗高血压药对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透析患者的血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经福辛普利(Fosinopril)、维拉帕米(Verapamil)和普萘洛尔(Propranol01)治疗5个月后记录透析前后心率和血压改变,检测透析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胰岛素、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结果Fosinopril、Verapamil对血糖及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Propranolol可引起血糖、果糖胺、HbA1c和甘油三脂升高及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结论Fosinopril、Verapamil和Propranolol均为控制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轻、中度高血压的较可靠药物,且Fosinopril和Verapamil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配镜后采用传统遮盖加长春光电仪器厂生产的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及精细目力训练治疗430例(820眼),20天为1个疗程。结果:中、重度的治愈率明显低于轻度,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光子嫩肤仪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方法 根据皮肤光老化者的肤质及疗效调节治疗方案,光子及激光交替进行治疗,每例治疗5次或5次以上。在治疗前和完成疗程后,由主治医师和接受治疗者共同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本组178例,经治疗皮肤光老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肤色、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质地改善最为明显。临床观察表明,只要选择合适参数及完成疗程,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是改善光老化表现的有效方法,并且比其他有损伤性治疗发生的合并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母金明  林刚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4-344,356
躯体形式障碍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新增加的诊断类别。现将我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24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肥胖者骨密度与体重及其他体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肥胖易伴发多种慢性疾病。本文探讨肥胖者体重与体成份(脂肪、肌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减重的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系单纯性肥胖者45例,男17例,女28例。使用美国LunarDPX-L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测量全身骨、第2~4腰椎、股骨颈骨矿密度(BMD)及体脂肪和肌肉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W/H2)、体重(kg)/身高(m)即W/H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体重平均94.54±17.41kg,BMI33±4.87。女性体重平均124.37±14.0kg,BMI35.41±6.39。男女两性全身BMD与体重相关,分别为r=0.415,P<0.05,r=0.529,P<0.0025。女性体重与脂肪、肌肉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025、r=0.612,P<0.005。男性体重与BMI、W/H及全身肌肉量相关,与脂肪组织无明显相关。男女性W/H较BMI相关系数高。男性全身BMD与全身肌肉量正相关r=0.421,P<0.05。女性全身及股骨颈BMD与脂肪量相关r=0.360,P<0.05、r=0.323,P<0.05。女性全身肌肉量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373,P<0.05。结论①肥胖者体重增加,男性以肌肉增加为主,女性脂肪和肌肉都增加;②男性全身骨密度增高与肌肉量增加有关,而女性则主要为脂肪量增加;③女性肌肉、脂肪量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④体重(kg)/身高(m)比计算体重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总体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