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神经精神狼疮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1],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3]。因此,及时的诊断NPSLE,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3例临床病例并结合近期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5岁。1996-04曾在我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服泼尼松治疗。1997-02-20因“发热半月”入院…  相似文献   
72.
醒脑静对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与氨基酸受体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观察醒脑静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海马NMDA受体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和6h,醒脑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P&;lt;0.01);且模型组梗死体积24h(197.60&;#177;34.03)mm^-3明显大于6h(140.60&;#177;14.81)mm^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治疗组梗死体积6h是(114.60&;#177;23.62)mm^3,24h是(125.60&;#177;20.51)mm^3.后者明显小于模型组(P&;lt;0.01);缺血1,6,24h,模型组NMDA受体表达分别为(8.40&;#177;1.23),(12.08&;#177;1.80),(17.94&;#177;1.62)nmol/g,呈逐渐上调趋势(P&;lt;0.05),24h时治疗组NMDA受体表达为(5.22&;#177;1.43)nmol/g,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结论: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培养为OC,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骨吸收功能检测鉴定OC,分别用不同浓度(0、2.5、5及10μmol/L)的Cur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进行Cur细胞毒性检测;计数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Western-blotting检测NF-κB p65、NFATc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 p65核易位。结果 CCK-8结果示,Cur2.5、5和10μmol/L的浓度对PBMC未产生细胞毒性;TRAP染色结果示,Cur抑制RANKL诱导的RA-OC分化;Westernblotting结果示,经不同浓度Cur干预后,NF-κB p65在细胞浆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降低,NFATc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Cur抑制NF-κB p65核易位。结论 Cur能明显抑制NF-κB的入核表达,降低NFATc1的表达,从而抑制RA-OC的分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AdipoR的不同亚型在高脂饮食机体主动脉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高脂喂养12周的SD大鼠检测血脂、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和针刺组,干预4周后检测血脂、NO、MPO、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并设普食对照组。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TG、TC、MPO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干预后,模型组TG、TC、MPO、NO无明显变化,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针刺后TG、TC和MPO明显降低,NO明显回升,主动脉AdipoR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AdipoR1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脂饮食造成机体主动脉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低下,影响了脂联素信号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针刺能够上调脂联素信号保护高脂对主动脉的损伤,其作用主要通过AdipoR2介导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CCP/AST)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以下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蝶呤(MTX)对照组:同时加CCP与甲氨蝶呤干预(CCP与甲氨蝶呤终浓度均为20μg/mL);PNS低剂量组:同时加CCP与PNS干预(CCP与PNS终浓度分别为20、10μg/mL);PNS高剂量组:同时加CCP与PNS干预(CCP与PNS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h后,用CCK-8法测定T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CCP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0.70±0.08)与空白对照组(0.49±0.06)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CCP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均可被明显抑制(0.57±0.06、0.47±0.06与0.7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NS高剂量组与PNS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S对CCP/AST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在RA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抑制程度可能与PNS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目前,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心力衰竭的心室重塑的研究多有报道;文中通过观察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肌NO的影响,探讨美托洛尔影响CHF大鼠心室重塑的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70只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d,ISO)2次(170mg/kg),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确定造模成功,将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代偿组,心力衰竭组;再将心力衰竭组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失代偿组和美托洛尔组,18周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心肌NO浓度,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心力衰竭代偿组和心力衰竭失代偿组心功能指标显著恶化,心肌NO、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心力衰竭失代偿组相比,美托洛尔组心功能指标显著好转,心肌NO、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降低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NO水平,改善心室重塑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7.
补心通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心通脉颗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采用青紫兰家兔制作高脂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48只家兔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喂高脂饲料),补心通脉小剂量组,补心通脉中剂量组,补心通脉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观察各组动物的血脂,血浆内皮素(endothelium,ET)、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环磷酸鸟苷(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cGMP)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积分。结果补心通脉颗粒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P〈0.05),升高血浆NO、cGMP水平(P〈0.05),减少ET生成(P〈0.05),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积分(P〈0.05)。结论补心通脉颗粒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升高血浆NO、cGMP、减少ET生成等途径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张景岳《质疑录》对中医内科急难重症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张景岳根据中医理论知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著成《质疑录》45篇,内容涉及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及外感、内伤杂病等诸多方面。本文在简介该书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关于中风、消渴、痢疾、便血及虚劳咳嗽等急难重症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0.
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70)。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次(170mg/kg),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45%确定模型复制成功,将CHF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美托洛尔组及淫羊藿总黄酮组,18周后使用左心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心率(heartrate,HR)、左室舒张末压(1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ressure,LVEDP)、左室收缩压(1eftventricularsystolicpressure,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rateofleftventricularpressureofdevelopment,+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alrateofleftventricularpressureofdecline,-dp/dtmax),观察心室质量指数(ventricularmassindex,VMI)和左室质量指数(1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对照组HR、LVEDP、VMI、LVMI和血浆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SP和±dp/dtmax显著下降(P〈0.01),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明显增多,出现心肌纤维化;与心衰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组及美托洛尔组HR、LVEDP、VMI、LVMI和血浆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dp/dtmax显著上升(P〈0.01),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