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采用支架导管连接固定代替血管吻合和输尿管膀胱瓣皮肤造瘘的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结果共施行大鼠肾移植30例,手术成功率为73.3%,受体存活5~10d,死亡原因有麻醉药过量、大出血、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该技术简单实用,对成功建立肾移植模型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口服艾易舒注射液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确诊为膀胱癌老年患者共80例,手术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激光切除、膀胱全切或部分切除术。艾易舒注射液口服100ml,每日1次,连用3月。分为4组,A组为手术加口服艾易舒注射液3月,B组为术后未口服艾易舒注射液;C组为未接受手术治疗而只口服艾易舒注射液3月;D组只做一般保守治疗。结果:A组与B组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者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率均高于B组。C组患者带瘤存活时间、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率均高于D组。结论:老年膀胱癌患者应用艾易舒注射液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带瘤生存期,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注射剂与环孢素(CsA)和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免疫抑制方案为MMF(注射剂及口服剂)联合应用CsA和类固醇激素。观察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程度、人/肾存活率、临床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移植肾均存活,82例受试者除1例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外,其余在移植术后3个月的血肌酐和尿量均满意,生命体征、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有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排斥率为7.32%,经相应治疗后均缓解。有15例受试者16次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均转为正常。1例血白细胞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缓解。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3%。7例受试者出现机会感染,发生率为8.53%,经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后均痊愈。未见胃肠道副作用。结论:MMF注射剂有效,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特别适用于术后早期不能口服药物的肾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胰岛的毒性作用以及其对肾移植患者的致糖尿病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血FK506浓度,设计体外实验分组,将分离、纯化的人胰岛分别与5μg/L(低浓度组)、15μg/L(中浓度组)和25μg/L(高浓度组)的FK506共培养3d,测定其在2.8mmol/L葡萄糖(低糖)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量。回顾分析46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采用FK506(或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按照空腹血糖(FPG)水平将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分为正常空腹血糖?(FPG〈5.55mmol/L)、空腹血糖调节受损(FPG在5.55~6.88mmol/L)和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FPG≥6.89mmol/L)。结果体外实验中,低浓度组的胰岛在葡萄糖的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未受影响,高浓度组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下降(P〈0.05)。肾移植后采用FK506者123例,采用环孢素A(CsA)者338例,二者术后12个月的PTDM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8%和7.7%(P〉0.05),461例术后12个月的PTDM累积发病率为9.3%。肾移植术后并发PTDM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移植前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抗急性排斥反应治疗。结论FK506对人胰岛的毒性作用呈剂量相关性,且为可逆;肾移植患者避免长期维持较高血FK506浓度、激素用量最小化,对于减少PTD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方法:患者术前接受3个月(仅1例为6个月)的雄激素最大限度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加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结果:31例患者平均随访40.3个月(18~72个月)、治疗后PSA均下降,28例(90.3%)降至0.5ng/ml以下,3例(9.7%)未降至0.5ng/ml,其中2例术后PSA升高和局部复发。治疗后临床分期与治疗前相比降低4例(12.9%),升高5例(16.1%)。前列腺切缘肿瘤阳性2例(6.5%)。8例(25.8%)术后20.4个月(6~50个月)出现PSA升高,其中6例(19.4%)术后33.2个月(13~59个月)肿瘤复发,1例死亡。结论: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期和前列腺切缘肿瘤的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6.
上尿路同时性和异时性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60例同时性和异时性上尿路上皮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发肿瘤50例,多发10例,表浅型肿瘤18例(30.0%),浸润型42例(70.0%)。复发23例(38.3%),频率为0.76(0.15-1.71)次/年,平均间隔16.5个月。局部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4例,其原发肿瘤均为浸润型。浸润型肿瘤或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差,复发者中远期生存率较低。结论:尿路上皮肿瘤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应加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建议首次膀胱镜检查应在初诊后的第4个月,第二次间隔8个月,以后每年一次,持续10年。每两次膀胱镜检查之间,行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147.
为使膀胱肿瘤患者得到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本组对30例膀胱肿瘤实施经尿道切除术,随访3~12月,无一例死亡,复发4例。介绍了不同部位肿瘤的切除体会及术后处理要点,讨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经尿道切除浅表膀胱肿瘤痛苦少、疗效好、不向膀胱外种植,是值得推广的腔内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无功能移植肾病理标本作为实验组,其相应的肾移植术前活检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方面,研究移植肾排斥反应,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Bcl-2染色可显示存活的肾小管,排斥反应破坏肾小管,Bcl-2保护肾小管生存。结论;Bcl-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可作为判断移植肾预衙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9.
150.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行骶管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单发肿瘤20例,多发肿瘤22例,肿瘤直径0.5~2.3cm,全部肿瘤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病理分级为G1~G2,临床分期为T1~T2。结果:全部于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15min,术中出血0~5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1~10天,平均5天,术后住院5~14天,平均7天。术后随访半年,仅3例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