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3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468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1324篇
内科学   878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01篇
特种医学   357篇
外科学   979篇
综合类   3057篇
预防医学   932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169篇
  6篇
中国医学   1689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7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本文对30例血液病性贫血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室功能.结果表明:血液病性贫血患者在未发生心衰前心脏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心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比较颗粒植骨,钛网植骨和自体髂骨植骨在后入路单节段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接受后入路单节段腰椎结核病灶清除 +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8例患者,其中32例自体髂骨植骨,32例钛网植骨,34例颗粒植骨。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次要参考指标:矫正和丢失Cobb角,植骨融合时间。记录所有参考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8月(14 ~ 53月)。颗粒组手术时间(192.6±42.2)min,植骨融合时间(5.2±1.1)月,均优于髂骨块组(229.2 ± 61.6)min,(8.0 ± 2.9)月和钛网组(233.1±51.1)min,(8.6±5.6)月,P<0.05。术中出血量颗粒组(385.3±251.8)ml,少于钛网组(660.9 ± 486.4)mL,P<0.05;与髂骨块组(534.4 ± 395.4)ml无统计学差异,P=0.122。术后末次随访患者腰椎节段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丢失及矫正Cobb角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指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与髂骨块植骨和钛网植骨相比,颗粒骨植骨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植骨融合快,应用于后入路单节段腰椎结核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993.
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五种腹泻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诊断方法,对常见的腹泻致病菌进行基因检测研究。建立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5种菌的致病基因:同菌及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侵袭性质粒基因,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A亚单位基因和产不耐热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72 h。结果 29例于发病3天内接受CT检查,21例(21/29,72.41%)胸部见磨玻璃密度影,8例(8/29,27.59%)见磨玻璃密度影伴局部实变,其中2例(25.00%,2/8)为单发结节;26例(26/29,89.66%)病灶呈不规则形或扇形,3例呈类圆形(3/29,10.34%)。16例于发病3天以上接受CT检查,病灶进展。首次复查CT病变均有变化,其中14例(14/45,31.11%)呈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7例(27/45,60.00%)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且有肺实变,4例(4/45,8.89%)以肺实变为主。38例于发病7~10天接受第2次复查,25例(25/38,65.79%)病变范围缩小,4例病灶范围增大(4/38,10.53%),1例(1/38,2.63%)病灶范围同前;8例(8/38,21.05%)原有病灶密度减低但出现新发病灶。其余7例因病变进展而未能接受复查。结论 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可作为评价COVID-19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细胞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清除作用已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重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需要T、B细胞间的密切合作,而B细胞在宿主抗HBV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  相似文献   
996.
静脉点滴白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36岁。平素健康 ,既往有青霉素、喹诺酮类和磺胺药过敏史。因雨淋后发热、咳嗽伴咽痛而就诊 ,就诊前未服用任何药物。体检 :体温 38℃ ,脉搏 91次 /min ,呼吸2 0次 /min ,血压 110 / 70mmHg(1mmHg =0 133kPa)。咽部黏膜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表面光滑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音。心率 91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血常规WBC 13 4× 10 9/L ,中性 0 80。X线胸片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给予酒石酸柱晶白霉素 0 4g(哈尔滨医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 ,批号…  相似文献   
99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典型病历不难诊断,对于无胸痛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常易误诊和漏诊.青岛市人民医院近20年共收治了51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18例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现就其临床特征、诊断及临床做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初步探讨第二语言的习得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PHILIPS3.0 T磁共振对35名掌握藏-汉双语的健康藏族志愿者和35名汉族非双语健康志愿者行全脑扫描,获得T1-3D脑结构图像,然后应用VBM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族双语者较汉族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豆状核、右侧顶下小叶、左侧小脑8区脑灰质体积增加。结论第二语言的习得可以导致部分脑语言区体积的增加,双语学习可以促进脑语言区皮质的发育。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传统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和评价过程比较松散等。本文针对目前简单、粗糙、片面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考核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课堂作业、综述论文、小测验和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以此指导各门专业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通过这一新型考核体系去评价学生对于医学检验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工作者,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体外观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各阶段的靶向部位,探讨单链抗体在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至PET32a/SIEA26~28kDa-scFv质粒,构建PET32a/EGFP-scFv质粒.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分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SIEA26~28kDa的结合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切片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测GFP信号,确定特异性单链抗体的靶向性.结果 重组质粒PET32a/EGFP-scFv构建成功,Trx-EGFP-scFv融合蛋白高效表达,与SIEA26~28kDa特异性结合.GFP信号主要集中在未成熟卵卵胚,雌虫卵巢、卵黄腺及与生殖系统邻近的肠腔组织.结论 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血吸虫未成熟卵胚胎及雌虫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具有潜在抗卵胚发育、抗雌虫生殖作用,为SIEA26~28kDa单链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免疫靶向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