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2篇
  4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良智  张柳  王守君  赵文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60-62,i0002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及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建立大鼠脑损伤和股骨骨折模型。分别于2周和3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8只,拍骨折股骨X射线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浓度,取骨折端上下5mm组织作组织形态学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骨折愈合情况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 结果: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同一时间点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相似,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相似;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时高于3周时,正常对照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骨折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414.74&;#177;81.32),(579.98&;#177;73.30),(397.37&;#177;70.68),(569.95&;#177;65.13),(350.07&;#177;41.10),(433.37&;#177;53.78),(328.13&;#177;49.27),(454.26&;#177;93.26)μg/L]。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折端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单纯骨折组,单纯骨折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0.776&;#177;0.057),(0.853&;#177;0.044),(0.780&;#177;0.051),(0.851&;#177;0.039)]。 结论: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能是脑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肱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2、3、4、9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肿机化期的第2~4周,肱骨骨痂形成良好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观察到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其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而下降(P<0.05),CDFI分布在II~III;肱骨骨折愈合不良患者,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显示不佳,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变化不大(P>0.05),CDFI分布在0~I。肱骨骨痂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值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简便易行,无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早期预测肱骨骨折愈合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中"500~6 000 Hz频率相对于年龄为18岁的听阈级偏差的中值"年龄、性别修正方法(简称"GBZ 49-2007表格")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中"耳科正常人随年龄增长的听阈阈移偏差中值"年龄性别修正方法(简称"GBZ 49-2014表格")对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判定情况的意义及差别。
方法 将2 194例噪声岗位男性劳动者依据年龄分为4组,依据工龄分为6组,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测试结果分别使用GBZ 49-2007表格、GBZ 49-2014表格进行年龄和性别修正,计算、分析各年龄组、各工龄组听力异常率及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
结果 GBZ 49-2014表格所得听力异常率为61.9%,高于GBZ 49-2007表格(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GBZ 49-2014表格所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为12.5%,高于GBZ 49-2007表格(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两者对听力检查结果判定的一致性强(Kappa值=0.934,P < 0.01)。GBZ 49-2014表格在3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在10年及以上各工龄组听力异常检出率均高于GBZ 49-2007表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GBZ 49-2014表格在4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5年及以上各工龄组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均高于GBZ 49-2007表格,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两表格对不同年龄组、工龄组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或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结果判定的一致性均较强(Kappa值=0.681~0.997,P < 0.01)。
结论 GBZ 49-2014表格的使用提高了男性在岗期间高年龄、长工龄劳动者听力复查比例,对及时发现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有积极作用,同时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我们利用已建立的大鼠BMSCs体外培养模型,在诱导其成骨分化同时对Axin2进行RNA干扰(RNAi),从而探讨Axin2基因沉默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以及Wnt信号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2004年12月~2008年9月,我们共收治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患者33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45.0±3.5)岁;2型糖尿病史(6.0±4.6)a,女性患者绝经时间为(13.4±4.8)a。骨密度检查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大鼠尿液代谢轮廓、整体表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苍耳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苍耳子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经灌胃给予一定容量的含苍耳子水提取液(相当于生药1.05和21.0 g/kg),1次/d,共28 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体重、被毛、运动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给药前和给药7、14、21、28d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24h尿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大鼠尿液代谢轮廓和整体表征.结果: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期间陆续出现被毛光泽度下降、脱毛、活动量和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等现象.苍耳子低剂量组仅2只大鼠在给药28d后表现为少动喜卧,被毛光泽度下降.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1和28 d时体重均明显低于苍耳子低剂量组(P<0.05)和对照组(P<0.01),苍耳子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在各时间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1 d时的ALT、AST水平[(42.9±3.9)U/L、(107.9±12.7) U/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33.8 ±4.4) U/L、(95.8±16.6)U/L]和对照组[(31.8±4.4) U/L、(93.5±15.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28 d时苍耳子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达峰值.苍耳子低剂量组不同给药时间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耳子高剂量组给药第7、14、21、28天24h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均偏离对照组,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苍耳子低剂量组给药第7、14、21天24h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位于对照组附近且与对照组有部分重叠,给药28 d时出现单独聚类.结论: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苍耳子肝毒性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评价中药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PTS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与再灌注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药物干预后,采用RT-PCR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3 d,7 d)脑组织Nogo-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d时下降,7 d时上升。PTS组在3 d时大脑皮层和海马Nogo-A表达比模型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 d时Nogo-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ogo-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有限化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选择性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部分椎板切除,潜行扩大中央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等有限化减压方法,结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结果:术后随访53例,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疗效评价内容包括: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4个方面.治疗效果优21例,良26例,可5例,差1例,植骨融合率为81%,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内固定钉误置、拔出、断钉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病人,针对性进行有限化减压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尽可能减小对腰椎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结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股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只,A组为单纯骨折组,B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组。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各组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MP-2、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X线片示A组骨折端有较少量骨痂形成,骨折线较清晰;B组骨折端有较多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模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A组BMP-2阳性细胞数量少于B组,并且显色强;分析显示A组BMP-2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35%±0.29%,B组2.37%±0.46%,A组VEGF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93%±0.34%,B组1.5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VEGF的mRNA表达量B组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刺激BMP-2、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血压、血糖、血脂。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NIHSS、FMA、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MMSE积分明显增加(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差值、FMA、ADL、MMSE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28 d均能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早期缺血性中风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并能调节中风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